美國的對外政策是多種機制、多方主體、多項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產物。盡管美國總統(tǒng)代表所有美國人對外發(fā)出唯一的聲音,但是美國對外政策的制定過程無疑是一個多方主體參與、經過充分辯論、領導者審慎決策的過程。美國并非鐵板一塊,只是辯論各方的意見最終都匯總到作為決策中樞的總統(tǒng),由他加以對外表達罷了。 本書一書全景式地介紹了美國對外政策的形成機制。幾位作者從美國憲法、行政體系研究出發(fā),結合美國政治學和國際關系學的各種研究方法,從制定原則?制定機制和制定主體等視角對美國對外政策進行了深入透徹的剖析。他們不僅揭示了美國對外政策的基礎,描述了美國對外政策的機制,而且詳細介紹了各類主體及它們在美國對外政策制定過程中所發(fā)揮的作用。 幾位作者提出在美國的國際承諾中存在某種鎖定效應:一旦美國出現在某個地區(qū),它就難以完全放棄它在那里的作用和責任,其對外政策傾向于承擔更多的責任和實現更大的集中度。這種機制加強了美國在國際體系中的中心地位,也有助于美國形成某些持久的對外政策特點。同時美國的對外政策也體現出一些規(guī)律:內傾加穩(wěn)定和外傾加擴張階段的交替;權力總統(tǒng)化和國會與市民社會權力上升的交替;樂觀干預主義和悲觀保守主義的交替;偏好對抗和偏好和解的交替。本書由夏爾-菲利普·戴維、路易·巴爾塔扎和于斯丹·瓦伊斯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