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一 電影理論與電影美學
二 中國電影理論的現代性與后現代性問題
三 中國傳統(tǒng)電影理論的基本特征
四 新時期以來中國電影理論的基本形態(tài)及特征
第一章 從電影語言現代化到影像本體論
第一節(jié) 電影語言現代化與審美標準的確立
一 從內容到形式:“電影應該電影化”
二 ?累與創(chuàng)新:“電影語言應該多樣化”
三 現代化與現代派:電影形式的選擇
第二節(jié) 電影和戲劇、文學關系的討論與電影意識的覺醒
一 電影與戲劇:“丟掉戲劇的拐杖”
二 電影與文學:“電影就是電影”
第三節(jié) 闡釋巴贊與電影本體建構
一 巴贊理論的介紹與傳播
二 影像本體論的接受與重新論述
三 巴贊真實觀的客觀化誤讀與改寫
四 長鏡頭的泛化性接受與風格化
第二章 娛樂與商業(yè):電影功能屬性的再體認
第一節(jié) 電影娛樂功能的合法性證明
一 從理性到感性:電影主要是感覺的藝術
二 從精英到大眾:電影是一門大眾化藝術
三 娛樂與啟蒙:娛樂意識是啟蒙的重要內涵
第二節(jié) 電影商業(yè)屬性認識的三種話語立場
一 商業(yè)化立場:電影首先是一門工業(yè)
二 重申啟蒙:電影首先是一門藝術
三 第三種立場:意義再生
第三章 電影跨學科研究與批評理論的多元化
第一節(jié) 語言學與電影:電影符號學及其接受與批判
……
第四章 數字化時代電影特性的解構與重建
結語 方法與邊界:重建電影研究
附錄 中國電影市場化大事記
主要參考文獻
重要人名和術語索引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