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超聲醫(yī)學已經經歷了半個世紀的漫長發(fā)展歷程。實時超聲影像技術的引入使得處于運動狀態(tài)的胎兒檢查變得簡單可行;高分辨力和經陰道超聲成像檢查使我們能夠更早、更好、更精細地分辨胎兒結構,能夠更加準確地診斷胎兒異常情況并判斷胎兒的預后。伴隨著產科超聲的革命,越來越多的細微異常及正常變異進入我們的視野。胎兒超聲醫(yī)學的一個巨大進步是將彩色和能量多普勒應用于胎兒血流動力學的檢測,這為我們開啟了認識胎兒血液循環(huán)的新視窗。胎兒超聲醫(yī)學另一重要進展是三維超聲檢查的面世,它的臨床應用,不僅在第一時間讓胎兒的父母能夠看清楚胎兒的缺陷,更重要的是給產前診斷專家提供更為清晰、準確的診斷信息。胎兒顱腦畸形和心臟畸形是產前超聲檢查的兩大方面的難點課題,也是常見的胎兒畸形,最容易致命的畸形。有關國內對兩類畸形的產前診斷專著尚少。我國擁有13億人口,顱腦和心臟畸形已成為我國新生兒主要致死或致殘的原因,它是關系到我國人口素質的提高和優(yōu)生優(yōu)育的大事,因此客觀上迫切需要提高產科超聲診斷水平,尤其是胎兒顱腦和心臟畸形的診斷水平。呂國榮教授主編的《胎兒顱腦和心臟畸形超聲診斷》一書的出版,可謂適逢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