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態(tài)度展示著人生的態(tài)度。從某種程度而言,我們可以通過了解一個人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進而了解這個人的人生態(tài)度。三年前,我看到一份“你究竟為何努力工作”的社會調查報告,報告中,50%的人回答“不工作,吃什么?喝什么?”、“不工作,老婆、孩子誰養(yǎng)活?”……或許這代表了大多數(shù)拼搏在職場的員工的心聲,因為社會是現(xiàn)實而殘酷的,工作能帶來報酬,金錢才能維持日常所需的溫飽。還有近40%的人回答“工作是為了使自己有一個穩(wěn)定的社會地位?!薄ⅰ皼]有任何工作的人無疑是一名乞丐,誰會瞧得起一個乞丐?”、“我也不想工作??!可是不工作不就和社會脫軌了嗎?”……當我們滿足溫飽后自然會考慮到自己的社會地位和社會價值。我們可以把這看做職場的進步,也可以看做個人的升華,但是這依然不是最高的追求。極少數(shù)人回答“工作對我而言是種享受,它讓我覺得身心愉悅?!薄ⅰ拔业墓ぷ骶褪俏业纳??!?、“只有通過工作才能實現(xiàn)我的全部理想和價值?!薄腥丝春髸敛涣羟榈刂S刺道,這是擁有無限財富和崇高地位者的高談闊論,或者是為了迎合領導歡心的虛情假意。其實你錯了,調查顯示,說出這番話語的人絕非如此,他們更多的是工作在最基層的普通員工。當我看到調查報告的結尾時,我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番提問:你難道從未感覺到滿足感所帶來的狂喜嗎?你難道還沒有找到目標,沒有獲取成長的力量嗎?你難道還沒有足夠的推動力,沒有堅定生命的動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