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Shakespeare,W,)(1564-1616),英國詩人、戲劇家和散文家,1564年出生于英國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鎮(zhèn),1585年前后,離開家鄉(xiāng)去倫敦,先在劇院打雜,后來當上一名演員,進而改編和編寫劇本,其后創(chuàng)作了眾多影響后世的戲劇作品。1612年他回到家鄉(xiāng)定居,4年后逝世。莎士比亞一生寫過39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及散文若干。他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被譽為“英國戲劇之父”、“人類文學奧林匹斯山上的宙斯”,本·瓊生稱他為“時代的靈魂”,馬克思更是稱他為“人類最偉大的天才之一”。德國詩人歌德有句名言:“說不盡的莎士比亞!”中國戲劇家曹禺曾贊嘆:“莎士比亞是一位使人類永久又驚又喜的巨人!”譯者簡介:朱生豪(1912—1944),著名的莎士比亞戲劇翻譯家、詩人。1912年生于浙江嘉興一個破落的商人家庭,1929年入杭州之江大學,1933年到上海世界書局任英文編輯。他有感于當時中國沒有一個完整的莎士比亞戲劇全集譯本,決意用業(yè)余時間翻譯一部明白曉暢、忠實原文意趣的散文體莎士比亞全集。1937年“八·一三”事變,他已譯出的喜劇9種和多年苦心搜集的資料全部毀于炮火。1941年日寇占領上海,他在經濟狀況極端困難的情況下,重譯毀于炮火的喜劇。1943年回到嘉興老家后,他閉門不出,全力翻譯莎劇。到1944年上半年,他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以驚人的毅力,譯出莎士比亞39部戲劇中的31部,唯有歷史劇中《理查三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上、中、下)、《亨利八世》6部尚缺。大功垂成,而他卻罹息結核性肋膜炎及肺結核、腸結核的并發(fā)癥,于1944年12月26日長辭人世,年僅3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