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王志成
前言 科布
上篇 源流
第一章 當代過程思想及其根源
第一節(jié) 過程思想的特征和功能
一、“過程思想本身處于過程中”
二、在理智上和文化上“架橋”
第二節(jié) 層次、觀念和一般形式
一、三個層次的研究
二、基本觀念的概括
三、幾種主要的形式
第三節(jié) 懷特海哲學概述
一、在現代哲學中的地位
二、克服二元論的新進路
三、過程關系世界觀
四、終極范疇創(chuàng)造性
第四節(jié) 后現代性的維度
一、超越實體主義的形而上學:事件思維
二、后康德構造觀念的創(chuàng)造性:泛經驗論
三、從歷史思維重返理性思維:思辨哲學
四、非感覺主義的經驗實在論:知覺象征
中篇 視角
一、一個神學家的精神之旅
二、宗教文化領域中的實踐
第二章 過程神學——哲學神學、神之正義
第一節(jié) 哲學與神學:一種基督教自然神學
一、哲學與神學的關系
二、現代哲學神學進路
三、科布對神學的定義
四、基督教新自然神學
第二節(jié) 上帝與世界:萬有在神論和神正論
一、重構上帝與世界關系
二、上帝全知與攝入模式
三、上帝全能與人的作用
四、上帝力量的說服形式
第三章 生態(tài)神學——人與自然、造物神性
第一節(jié) 基督教與人類中心主義
一、基督教神學的生態(tài)建構
二、克服人類中心主義進路
第二節(jié) 生態(tài)神學的立場與實踐
一、過程思想不同于深度生態(tài)學
二、過程神學作為新的政治神學
第四章 對話神學——耶佛對話、相互轉化
第一節(jié) 超越對話與相互轉化
一、關注耶佛對話的原因
二、超越對話的幾層含義
三、相互轉化的積極意義
第二節(jié) 懷特海哲學:對教義作形而上學詮釋
一、基督教與佛教:宗教與哲學的對比
二、基督教的希臘化與佛教對它的重構
第三節(jié) 西方理解的禪宗
一、佛教非實體之“空”
二、佛教“無我”的生存意義
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四、禪宗的“自力”與西方的“自由”
第四節(jié) 對話中的凈土宗
一、有神論與歷史人格
二、“自力”與“他力”
三、“報身”與“基督”
四、實踐及其生存意義
第五章 全球神學——深度多元、后現代性
第一節(jié) 基督教與佛教:全球性傳播
一、耶佛對話:東西方跨文化交流的榜樣
二、三種力量:傳統(tǒng)與現代、宗教與科學
第二節(jié) “宗教的”與現實的多元論
一、絕對主義與相對主義
二、超越絕對主義:以“宗教的”代替“宗教”
三、超越相對主義:在對話中評估一種宗教傳統(tǒng)
第三節(jié) 多個終極的深度多元論
一、希克哲學進路的多元論
二、形而上學與宗教的終極
三、深度多元論的幾種意義
第四節(jié) 后現代性:向他者開放
一、多樣性與“和而不同”
二、“向他者開放的心態(tài)”
下篇 效應
第六章 過程思想中國化
第一節(jié) 建設性后現代主義
一、與自然統(tǒng)一的后現代車義
二、過程思想對現代性的批判
三、建設性后現代主義的觀念
第二節(jié) 現代化與傳統(tǒng)文化
一、現代性構入中國傳統(tǒng)文化
二、建設性后現代主義中國化
三、中國社會后現代化的前景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