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中國哲學馮友蘭思想研究

馮友蘭思想研究

馮友蘭思想研究

定 價:¥60.00

作 者: 柴文華 主編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中國近代哲學/當代哲學

ISBN: 9787010086804 出版時間: 2010-04-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520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馮友蘭思想研究》作者馮友蘭作為中國20世紀的重要哲學家和哲學史家,研究者眾多,“馮學”成為近現(xiàn)代中國的一個重大課題。多年來在吸取學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編者們也進行了自己的一些研究,尤其集中在對馮友蘭哲學、人類學、倫理學、中國哲學史及其方法論等思想的研究方面,現(xiàn)在把這些成果奉獻給大家,希望能為“馮學”的研究添磚加瓦。

作者簡介

暫缺《馮友蘭思想研究》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節(jié) 哲學觀
一、對哲學的規(guī)范
二、哲學的文化地位
第二節(jié) 形上學
一、形上學的構(gòu)造起點——經(jīng)驗事實
二、形上學的理論框架
三、對馮友蘭形上學體系建構(gòu)的反思
第三節(jié) 哲學方法
一、尋求點石成金的手指頭——邏輯分析方法
二、對西方哲學方法的闡釋
三、馮友蘭的方法論
第四節(jié) 哲學人類學思想
一、理性人類學的概念系統(tǒng)
二、存在的理想狀態(tài)及其進路
第五節(jié) 人生境界說
一、意義的主體性原則
二、群體至上的理論傾向
三、現(xiàn)實主義與超現(xiàn)實主義的結(jié)合
第六節(jié) 倫理觀
一、倫理思想的緣起
二、倫理思想的基礎
三、道德論
四、中國傳統(tǒng)道德觀
五、人生觀及其倫理內(nèi)蘊
六、分析與評價
第七節(jié) 文化觀
一、文化分析論
二、西方文化觀
三、中國文化觀
第八節(jié) 中國哲學觀
一、對中國哲學的總體看法
二、儒家哲學觀
三、非儒哲學觀
第九節(jié) 中國哲學史方法論的動態(tài)軌跡
一、參照系統(tǒng)的變遷
二、歷史主義方法的演進
三、邏輯主義方法的深化
第十節(jié) 胡適和馮友蘭中國哲學史的比較研究
一、中國哲學史的學科發(fā)展史
二、胡適、馮友蘭對中國哲學史學科現(xiàn)代化的貢獻
三、胡適、馮友蘭中國哲學史研究的個性特征
四、對胡適、馮友蘭中國哲學史研究的評價
第十一節(jié) 墨家觀
一、早期墨家觀
二、晚期墨家觀
第十二節(jié) 道家觀
一、早期道家觀
二、晚期道家觀的轉(zhuǎn)變
三、對馮友蘭道家觀的反思
第十三節(jié) 名家觀
一、名家的思想淵源與概念范疇
二、區(qū)分“合同異”與“離堅白”
三、“名”與“道”的聯(lián)系
第十四節(jié) 法家觀
一、法家的界定
二、法家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
三、法家的三派及其發(fā)展
四、法家學說的主要內(nèi)容
第十五節(jié) 玄學觀
一、早期玄學觀
二、晚期玄學觀
三、早晚期玄學觀的比較研究
四、對馮友蘭玄學觀的反思
第十六節(jié) 佛學觀
一、中國佛學與中國人
二、禪宗——佛學中國化的最終結(jié)果
三、佛學觀和人生境界說
第十七節(jié) 朱子學
一、《中國哲學史》時期的朱子學
二、《新理學》對朱子學的繼承和發(fā)展
三、《中國哲學史新編》時期的朱子學
第十八節(jié) 陽明學
一、《中國哲學史》中的陽明學
二、《中國哲學簡史》中的陽明學
三、與同時代中國哲學史家陽明學的簡要比較
四、《中國哲學史新編》中的陽明學
第十九節(jié) 教育觀
一、教育實踐與成就
二、教育觀的內(nèi)容
三、蔡元培、胡適、馮友蘭教育觀的比較研究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