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沈達人
宮闈與梨園
帝后同入迷人館
德宗之死
清朝太后杖責宋朝奸相
小叫天奉旨吸煙
譚小培背負老譚見駕
侯俊山代眾請賞
瑞德寶御前吞櫻桃
西太后叱喝一聲,老元滾下床來
西太后打抽豐
御騙之孫琴代價兩角七分
老元私帶手爐進宮幾被撤差
俞菊笙不愿當供奉
一聲送駕,供奉逐出
因《探母》的出關說到西太后與安德海的關系
侯俊山麥飯救主
楊小樓最怕見溥儀
藝術人生
中國藝術界三杰
梅博士不知父名
皮黃劇開山鼻祖的確要推程大老板
老譚成名的前后
小小鼻煙壺做了叔巖拜師學藝的厚禮
余叔巖歷訪名師十余人
黃三、劉春、金秀山全是票友出身
李吉瑞以七出半戲享名一時
藝海無涯
孫菊仙終身不白之冤
徐小香耍翎子的絕技
又宸的譚派戲多是夫人所授
偷聽叔巖吊嗓的妙法
東皋公擅換容術
老譚演《烏龍院》之絕技
俞振庭宜演惡霸土豪戲
孫老元拉胡琴時能吸鼻煙
老俞的銅扇、鐵拐重約三十余斤
科班教師須具相人的技術
辦科班是發(fā)財捷徑
不拜師不能吃戲飯
《連環(huán)套》是武戲中的群戲
《二進宮》的銅錘與《長坂坡》的井口
諸葛亮斬馬謖時帶審李七
《四進士》劇中的人名多是有所取意的
《四進士》劇情考
《天雷報》、《一捧雪》都是劇中人自編的戲
路三寶唱《醉酒》,老譚為配高力士
明朝右都御史卻會斷元代的冤案
怪伶王福壽每演必得倒彩
梨園瑣記
趙云摔伍子胥
諸葛亮軟禁魯肅、周瑜
辮子大帥原是十三旦的跟包
吳提督怒鎖汪大頭
姑嫂同嫁汪桂芬
孫老元遇鬼
龔云甫罵陸五又離不了陸五
慈瑞泉受富英祖孫三輩打罵
郭仲衡是龔云甫的陰陽隨從
《十三妹》孝親,年羹堯尊師
大李五是有名的壞嘴
大李五好惡作劇
兩生兩旦兩凈為戲吃醋真打真罵
伶人的嗜好
瑤卿、麗卿的晚境遠遜于鳳卿
長腿將軍為母祝壽的盛大堂會
老譚問劉鴻聲怎么死法
笛師之子做市長
臺上唱《寄子》,臺下哭兄弟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