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共分六章。第一章導論部分主要梳理國內外學術界對死亡問題的研究現狀和相關成果,尤其通過對以民間歌謠表達死亡觀的云南少數民族死亡觀研究現狀的分析,指出本課題研究的意義所在。第二章總體上在人類學視野中以民族求生存的口頭藝術為線索,對貫穿其中的云南各少數民族死亡觀的起源和初期形態(tài)進行了簡要描述、分析和概括。第三章是對原始宗教吸納人為宗教的佛教、基督教,以及本土文化對外來文化進行了重組所體現的死亡觀進行描述,呈現出本土文化和外來文化的碰撞交流中民族死亡觀的特點。第四章以愛情為主題,以表現種族繁衍派生的愛情主題歌謠為對象,在展示愛情沖突中尋求對生命的理解與對死亡的看法,從而認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各民族面對生死選擇時,或執(zhí)著于生、或放棄生的深層心理。第五章探討信仰人為宗教伊斯蘭教的云南回族的死亡觀。第六章是結語,在前面各章分析的基礎上,對云南各民族民間歌謠中體現的生死觀進行總結歸納,并指出正是不同的生死觀構成了各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差異性,而且不同民族的生死觀呈現出不同的地方文化色彩,因此,那些世代傳唱的歌謠成了各民族文化生活中永恒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