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自序
第一章 童年往事
一、父親與母親
二、啟蒙老師
三、兩位性格不同的先生
第二章 少年歲月
一、畫錯地圖
二、“孫中山先生千古”
三、“沙陀國”
四、父親重病
五、考入水專
第三章 投身治黃
一、初涉治河史
二、恩師陶述曾
三、畢業(yè)論文
四、董莊決口
五、沁河測量
第四章 抗戰(zhàn)烽火
一、慰問戰(zhàn)士
二、逃出開封
三、巧遇張志彬
四、重返修防處
五、房子被炸
六、夜闖“鬼門關”
七、躲敵機
八、續(xù)修新堤
九、水寨相親
十、調查沁河口門
十一、擔任段長
十二、阻敵西侵
十三、“屋漏偏遭連陰雨”
十四、整修堤防
十五、宋雙閣堵口
十六、抗戰(zhàn)勝利
第五章 花園口堵口
一、塔德堵口失敗
二、調整方案
三、花園口合龍
四、開封還債
第六章 參加革命
一、離開水寨
二、駐守楊橋
三、堅守崗位
四、參加革命
五、見到王化云
六、西柏坡會議
第七章 大樊堵口
一、到開封工作
二、第一次堵口失利
三、王化云找我談話
四、二次堵口準備
五、堵口合龍
六、經驗體會
七、黃委會成立大會
第八章 戰(zhàn)勝1949年大水
一、跟蹤洪峰
二、東平湖查勘
三、北金堤查勘
四、向新中國獻上的第一份禮物
第九章 50年代修防工作
一、提出大功分洪方案
二、在實踐中學習
三、保合寨搶險
四、汛前檢查
五、劉莊搶險
六、1933年洪水到底多大
七、五莊堵口
八、“百家爭鳴”
九、研究防凌
第十章 成了“右派”
一、反右擴大化
二、人間冷暖
三、調查護灘經驗
四、調查“樹、泥、草”
五、患難見真情
六、三年困難時期
第十一章 探索治黃規(guī)律
一、研究河勢演變的規(guī)律
二、河道整治的方向
三、參加黃委會規(guī)劃組下游查勘
第十二章 在動亂的日子里
一、殘酷揪斗
二、“斗、批、改”
三、下放農村
第十三章 參加規(guī)劃工作
一、新的治黃規(guī)劃
二、“楊莊局部改道”方案
三、“楊莊局部改道”方案的思路
四、對“三堤兩河”方案的不同意見
五、明清故道查勘
六、荊江大堤查勘
七、荊江大堤與黃河大堤
八、黃河下游不需要人工改道
第十四章 黃河水利史研究
一、《黃河水利史述要》出版
二、結識姚漢源
三、參加兩部百科全書編撰
四、黃河下游河道的歷史演變
五、歷代治河方策演變
六、關于河南確保堤段防洪問題
七、潘季馴治河方策的研究
八、研究黃河水利史的體會
第十五章 80年代的修防實踐與研究
一、黑崗口搶險
二、要高度重視橫河出險
三、提出黃河下游灘區(qū)治理的意見
四、關于黃河下游游蕩性河道整治的思考
五、黃河下游防洪是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第十六章 盛世修志
一、從事修志工作
二、《河南黃河志》出版
三、恢復九三學社黃委會組織
四、考察西漢河道
五、黃河下游河道不致“隆之于天”
六、加入中國共產黨
七、《黃河志》出版
第十七章 夕陽無限好
一、奮蹄耕耘永不息
二、花園口至孫口河段查勘
三、“96·8”洪水調查
四、黃河斷流問題
五、關于黃河水污染問題
六、“堤防不決口”
七、挖河要慎重
八、緬懷王化云
九、與病魔斗爭
十、黃河的明天將會更加美好
人生如長河長河伴人生——讀徐福齡先生《長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