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本土知識的全球意義
一 儒學與文明
(一)生態(tài)意識
(二)女性主義的感受性
(三)宗教多元論
(四)全球倫理
二 儒家人文精神與文明對話
三 人文精神與全球倫理
四 文明的對話:中國的崛起對世界傳達的信息
五 全球化和文明對話
六 相互學習:社會發(fā)展的一項議程
七 全球社群:探尋社會發(fā)展的精神資源
八 文明對話的脈絡:全球化與多樣性
(一)全球化與人類狀況
(二)多樣性和共同體
(三)共同價值
(四)智慧
九 匯集觀念的資源把握變動的世界
(一)所謂地球村的出現(xiàn)
(二)東方未實現(xiàn)的愿望
(三)何謂現(xiàn)代?
(四)地方化的全球化
(五)召喚公共知識分子
(六)遭受圍攻的文科大學
(七)變動中的東亞
(八)資本主義種種
(九)朝向全球對話_
十 邁向一種對話的文明:作為公共知識分子的宗教領袖
十一 文明對話的成果之一:波士頓儒學評介
十二 文明對話的成果之二:中國傳統(tǒng)中的回儒對話略說
十三 作為“體證之愛”的仁道:全球倫理視野中“孝”的探索
十四 新儒學論域的開展
十五 儒家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轉化
(一)儒家的核心價值——仁、義、禮、智、信
(二)從時間、地域、層次解說儒家傳統(tǒng)
(三)儒家傳統(tǒng)的解構
(四)對儒學的批判
(五)中國知識分子對西方強勢的回應及新儒學的發(fā)展
十六 儒家人文精神與生態(tài)
十七 杜維明教授訪談錄
(一)邊緣批評:地方化與全球化
(二)關于俄國、印度和日本
(三)關于“東亞現(xiàn)代性”
(四)“現(xiàn)代化”“對話”和“超越西方”
(五)科學技術與社會資本
(六)儒學思想與啟蒙心態(tài)
編譯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