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棉,本名王莘,一九七零年出生在上海,從一九九七年開始發(fā)表小說,其作品中獨有的傷感氣息及內省風格,引起批評界的注意。她將小說的諸多傳統(tǒng)置之一邊,自稱小說“是用身體去寫得”,所以其作品摻入了特有的“殘酷青春”氣息。其作品風行大陸,并逐漸在當地形成一股“棉棉現象”。棉棉十八歲時離開父母,到過上海等許多城市。她當過DJ,也做過歌手,自殺過,并曾吸過毒,經兩次戒毒終于成功。她于一九九五年回到上海治病,并注冊了一家工作室,從事音樂制作及唱片推廣。對棉棉而言,生活的迷人之處在于她相信意外。她的語言快速,感性而神經質,小說大多涉及邊緣青年的生活,并以搖滾的精神寫作,以自己的經歷,想象力及女性直覺,敘說生活的感概,并描繪出都市夜生活的畫卷。這些小說發(fā)表后各界評價毀譽參半,但她不在乎,因為自己的小說讀者本色來就是“問題青年”,而不是評論家。棉棉在大陸出版有短篇小說集《每個孩子都有糖吃》(收錄于本數)等書,造成轟動,其本人具有的傳奇經歷,讓她擁有了大量的年輕讀者,被譽為“新人類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