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的倡導者塞利格曼(Martin E.P.Seligman)說,“心理學不只是研究病態(tài)行為,也研究人的長處與能力;心理治療不只是修補什么地方出錯,也應協(xié)助個人建構正確的行為:心理學不只是討論疾病/健康的問題,也包括了如何協(xié)助一個人建構他的工作、教育、家庭等多方面的生活內涵?!北緯铡懂惓和睦怼罚^不限于“兒童的異常心理”,作者在探討每一種“異常”的同時,也會探討“正常”:在考慮每一種“治療”的同時,也會強調“預防”;在分析每一種“致因”的同時,也會發(fā)掘“資源”……盡管“晃?!弊屓烁嗦撓氲健跋麡O”,但兩位作者對該領域所表現出的積極姿態(tài),讓人看到“希望”與“力量”,猶如他們發(fā)出的邀請——“歡迎來到這個令人興奮又富有活力的研究領域,我們相信這一領域所展現的理念與論點將產生深刻而持久的影響”。這本書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呢?是關注“兒童”勝于關注“障礙”。正如兩位作者所強調的,整本書的關注點是“兒童”,而不只是“障礙”,所以在您讀每一章的時候,可能都會禁不住產生這樣的感受:一方面欽佩于作者的專業(yè)素養(yǎng),使讀者能夠清晰、完整地看到每一種兒童障礙的研究歷史、臨床診斷、流行學情況、病程及病理機制;另一方面,更感動于作者質樸的人文素養(yǎng),他們用細膩的、飽含深情又客觀的筆調敘述每一個案例,使讀者在學習“障礙”的時候,自然地萌生對“兒童”生命的關注與關懷,無時無刻不提醒自己——學習“障礙”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兒童、發(fā)現兒童,協(xié)助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