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基本思路是:從文本概述司法故事,從故事分析司法制度,從制度研討法律理論,從理論探尋人文思想,層層遞進,逐步深入,風格優(yōu)雅,詩性正義。文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對現實的加工和再創(chuàng)造,因此,文學作品反映的司法制度很可能與現實有所不同。文學作品反映的司法意識和觀念,也可能體現出作者或民眾對司法的誤解。司法實踐在文學作品中的反映往往更能深入人心,發(fā)揮教育、引導和警示作用;文學作品傳達的人性價值也為現代法治所倡導。文學的終極關懷在于人與社會,同時也要面對和回答正義、懲罰、權利、權力、人性、尊嚴、司法程序的意義和價值、法律人的地位和作用等重要的基本問題,并通過情節(jié)曲折、沖突集中的故事展現出來。本書力圖揭示特定社會司法制度的運作狀況、深層問題以及司法環(huán)境、司法效果、司法與社會的互動,最終挖掘文學作品中有關司法的意識、觀念、理念、思想、價值等人文意蘊。 本書選擇文學中的司法主題進行研討,旨在通過小說、戲劇等文學作品中的司法故事,展示古今中外法庭、審判、訴訟、檢察官、律師、警察、糾紛解決等司法現象。我們力圖以優(yōu)美、輕松的詩性語言,貼近大眾文化,展現法律的理性,放飛法律的想象,在故事中展示法律和司法實踐,實現司法與文學、感性與理性的有機結合。從司法的視角解析文學作品,也有助于對司法現象進行更生動、形象、有力的解釋,拓展司法研究的視野,提升研究品位和思想深度,甚至為司法制度的完善提供直觀的問題顯露和深層的文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