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舉行,全國上下掀起了健身熱潮。安置在各類小區(qū)中以及公園、廣場綠化地帶邊沿、體育館周圍的健身器械,可供不同年齡、不同體質的人使用。鍛煉者只需花15~30分鐘做完各項運動,就能使四肢、軀干和體內各器官都得到鍛煉以及提高力量、耐力、協(xié)調性、柔韌性、平衡能力等各項素質,進而增強體質、增加抗病能力,因此,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其實在奧運會前幾年,全國各地就開始“體育設施進小區(qū)”的普及項目,尤其是在北京,無論是在京郊小村子打麥場邊,還是在機關宿舍大院,無論在胡同夾道,還是新建小區(qū)高樓包圍下的綠地上,都能見到完全標準化配置的鍛煉器材。正是因為各類健身器材普及到基層,清晨或傍晚,人們才可能與孩子們同在戶外鍛煉。在傍晚夕陽西下時,人們聚集在器材邊有說有笑,練中有樂,小區(qū)內的健身場地往往成為老老少少的聚會場所。每年許多單位的例行體驗中,員工中的“三高”群體(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都在不斷壯大,脂肪肝從大腹便便的中層干部蔓延到剛參加工作沒幾年的人。私人汽車普及帶來的運動量減少,無休止的加班加上豐盛的夜宵,讓肥胖如傳染病般流行開來?!坝妹鼡Q錢”的生活方式,已引起人們的普遍憂慮。越來越多的人已認識到:即使未來賺到幾百萬元人民幣,可能也買不回一條命。生命憂患意識,讓人們從關注賺錢到關注生命本身,這是10年來生存觀念的最大轉變。從某種程度上說,社區(qū)健身器械的出現(xiàn),使社區(qū)健身方案變得多樣化。器械健身,也使許多無緣走入“健身房”的普通百姓,圓了自己的健身夢。讓老少爺兒們找到了歡樂和自信。帶回了健康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