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在社會各領域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特別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把新中國體育事業(yè)也推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然而,作為中國體育職業(yè)化改革先行軍的中國足球卻在15年后的2008年全線潰敗,失敗的夢魘不斷地刻錄在中國足球歷史的扉頁上,危機再一次眷顧了中國足球。中國足球就像迷途的羔羊,四處摸索,卻始終沒有找到正確的運行軌跡。面對無奈和迷茫,人們需要有更大的勇氣去重新面對。古有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如今的中國足球也應該有面壁思過的勇氣和繼續(xù)深化改革的魄力。關于中國足球看得太多、聽得太多,于是想得就更多了,以至于不吐不快,不寫不足以平意氣的地步。所撰的這本書可以理解為一時之沖動,不諳世事,也可以理解為一種責任,不得不為。中國足球在改革初期確實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球迷踴躍、市場火爆。然而在市場化改革后期,各種矛盾紛沓而來,各種不和諧因素充斥球場上下。中國足球的競技水平也隨之每況愈下,這的確讓人有“冰火兩重天”的切膚之痛。而現今的中國足壇,并不缺乏為中國足球的進步而吶喊的仁人志士,他們之中有學者、專家、記者、普通百姓,就連每年的春節(jié)晚會似乎也都要拿足球說事。而中國的足球卻似乎什么都沒改變,“任憑風吹浪打,作者自巋然不動”,也的確是一種境界。中國足球從來就不缺乏探索精神。從改革之初到如今,歷時15年都在不停的探索和追尋,“摸石頭過河”的探索也一直在延續(xù)。央視20集的紀錄片《在路上》的播出也快十周年了吧,中國足球一直在路上,也始終沒有什么突破。于是,大家就尋思中國足球在路上是怎么走的呢?是走直道,還是彎道,還是岔道,或者是別的什么道?現在的馬路很寬也很直,但不能保證所有的車輛都會走直道,按章行駛。有違章闖紅燈的,有躲避收費站繞道行駛的。只管自己方便,規(guī)章制度全都拋于腦后,幸好現在的路口都裝有“電子眼”了,對違章總算有了約束。同樣,對于行駛在職業(yè)化改革大道上的中國足球來說,也需要“電子眼”的監(jiān)督。而這里的“電子眼”就是制度和輿論的監(jiān)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中國足球發(fā)展失衡與無序的原因顯然不可能是單一的,也不可能把它簡單地歸罪于體制的因素,而是多方面、深層次的。重新回顧和審視中國足球職業(yè)化改革15年的是非恩怨,希冀中國足球從此能走上坦途,也便有了《中國足球,請直行》這本書的來由。中國足球的出路究竟在何方?只要心中還有希望,路總會在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