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愛道,地不愛寶,河出馬圖,洛出龜書,天地之大文章也。天以光氣昭爍于三辰,地以精華流衍為五行,其為文章也大矣。復假靈于神物,出天苞,吐地符,示之圖焉,倍五為十而顯其常。又示之書焉,藏十于九而通其變。常者具無窮之變,變者皆自然之常。參伍而列,錯綜而居,天地不自若其妙道至寶,所以牖圣人,而啟其聰明,發(fā)其神智,又將有不盡之文章于是乎起也。卦畫者,圣人之文章也。一奇一偶,太極呈焉,儀象生焉;三畫既成,八象肖焉,萬匯該焉。自天地定位,以至水火不相射者,先天之為體也。自帝出乎《震》以至成言乎《艮》者,后天之為用也。先后不可相無,猶圖、書不可廢一也。至于八卦相蕩,六爻相錯,而《易》道成焉。其書遂能與天地準,彌焉,綸焉,冒天下之道焉。其始不過奇偶二畫而已,雖圣人之聰明神智,仰觀俯察,遠求近取,隨處皆可會心,而以天地自來之文章,心領而神契者尤深。故日“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非虛言也。周子日:“圣人之精,畫卦以示;圣人之蘊,因卦以發(fā)。《易》不止五經之源,實天地鬼神之奧?!贝苏摗兑住分庋裕^精者,自然流出,不假智力安排;所謂蘊者,包蓄無涯,不遺糟粕煨燼,兩言足以盡《易》道之妙矣。更探本而言之,卦之精即圖、書之精,卦其右契,而圖、書其左券也。卦之蘊皆圖、書之蘊,卦其子孫,而圖、書其祖宗也?!昂映鰣D,洛出書,圣人則之?!边@是《易·系辭》中的一句話,易起源河、洛;河圖、洛書推衍而成易,這是易學史和研易家們推崇的一個觀點,但也有不同意見,這一爭論也持續(xù)了近千年。談及此,使我們想到一個人物,這就是清朝經學家江永?!逗勇寰N》是江永人生行至晚年、七十九歲時才完成的一部著作。 《河洛精蘊》共九卷,分內外兩篇。內篇三卷講《河圖》、《洛書》與陰陽、八卦、五行的關系,見解精到、論證嚴謹。外篇六卷將《河圖》《洛書》在諸多領域中的應用,學人謂之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