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述
1.1 機載設備改裝的重要性
1.2 機載設備改裝的分類
1.3 機載設備改裝的程序
1.3.1 任務下達
1.3.2 調研
1.3.3 可行性論證
1.3.4 方案制訂
1.3.5 首架機改裝
1.3.6 試飛驗證
1.3.7 技術通報
1.3.8 同機型各架機改裝
1.3.9 不同機型改裝技術引用
1.3.10 工程總結
1.4 機載設備改裝的發(fā)展
第2章 機載設備改裝論證與設計
2.1 機載設備改裝要求
2.1.1 機載設備改裝的一般要求
2.1.2 機載設備改裝的任務要求
2.2 機載設備改裝論證
2.2.1 飛機機型選擇
2.2.2 設備型號選擇
2.2.3 改裝可行性分析
2.3 機載設備改裝設計
2.3.1 總體設計
2.3.2 詳細設計
第3章 機載設備改裝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
3.1 可靠性分析與設計
3.2 維修性分析與設計
3.3 保障性分析與設計
3.3.1 人員和專業(yè)技術水平
3.3.2 供應保障
3.3.3 保障設備
3.3.4 技術資料
3.3.5 訓練和訓練保障
3.3.6 計算機資源保障
3.3.7 保障設施
3.3.8 包裝、裝卸、儲存和運輸
第4章 改裝供電分析與設計
4.1 改裝電氣負載與電源容量分析
4.1.1 分析步驟
4.1.2 電源和電氣負載數據統(tǒng)計
4.1.3 電氣負載分析
4.1.4 電源容量分析
4.2 改裝供電系統(tǒng)設計
4.2.1 供電系統(tǒng)組成
4.2.2 配電系統(tǒng)設計
第5章 改裝電磁兼容性分析與設計
5.1 飛機系統(tǒng)電磁兼容性要求
5.2 飛機天線電磁兼容分析與設計
5.2.1 飛機天線電磁兼容的主要耦合形式與消除干擾的辦法
5.2.2 飛機天線布局分析
5.2.3 飛機天線電磁兼容分析與設計
5.3 機載設備改裝傳導發(fā)射和敏感度要求
5.3.1 機載設備改裝布線電磁兼容要求
5.3.2 機載設備改裝電搭接電磁兼容要求
5.3.3 機載設備改裝屏蔽電磁兼容要求
5.3.4 機載設備改裝設備布局電磁兼容設計要求
第6章 改裝對飛機重量、重心及其它性能影響分析
6.1 對飛機重量、重心的影響
6.1.1 飛機重心位置的表示方法
6.1.2 重心位置的變化
6.1.3 常用方法和措施
6.2 對飛機其它性能的影響
6.2.1 平飛性能
6.2.2 上升與下滑性能
6.2.3 飛機不穩(wěn)定飛行性能
6.2.4 飛機續(xù)航性能
6.2.5 飛機平衡、穩(wěn)定及操縱性能
第7章 結構設計與工藝要求
7.1 結構設計
7.1.1 較大型的結構改進設計
7.1.2 小型的固定螺栓孔、電纜孔、支架等的設計
7.1.3 結構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7.1.4 設備箱、安裝架設計要求
7.2 工藝要求
第8章 改裝器材選用與加工
8.1 名詞術語
8.2 電線、電纜
8.2.1 電線、電纜分類
8.2.2 電線、電纜的選擇
8.2.3 電線、電纜截面計算和載流量的選擇及其修正
8.2.4 電線、電纜電壓降的校核
8.2.5 航空電線的短路特性
8.3 電路保護裝置
8.3.1 對電路保護裝置的基本要求
8.3.2 電路保護裝置的類型
8.3.3 電路保護裝置的選用
8.4 控制器件
8.4.1 手動控制器件
8.4.2 機械控制器件
8.4.3 電磁控制器件
8.5 接插件
8.5.1 接線端子
8.5.2 永久性接頭
8.5.3 焊接套管
8.5.4 接線板
8.5.5 電連接器
8.6 線束標識與加工
8.6.1 線束的分類
8.6.2 線束和電線標識
8.6.3 線束的典型加工
第9章 技術文件
9.1 論證報告
9.2 技術方案
9.3 質量保證大綱
9.4 試驗報告
9.4.1 地面試驗報告
9.4.2 通電試驗報告
9.5 培訓文件
9.6 試飛文件
9.6.1 試飛大綱
9.6.2 試飛記錄和結論
9.7 交接單和總結
9.7.1 交接單
9.7.2 總結報告
第10章 改裝組織與實施
10.1 改裝組織
10.1.1 成立改裝工程組
10.1.2 優(yōu)選設備和器材供應渠道
10.1.3 協(xié)調改裝時機和周期
10.1.4 進行改裝評審
10.1.5 報告改裝情況
lO.1.6 保密工作
10.1.7 現場組織
10.2 改裝實施
10.2.1 原設備拆除
10.2.2 改裝結構零部件加工
10.2.3 線束安裝
10.2.4 線束連接
10.2.5 線路檢測
10.2.6 改裝設備安裝
10.2.7 清理施工現場
10.3 改裝檢驗
10.3.1 改裝實施檢驗
10.3.2 改裝飛機通電檢驗
10.3.3 改裝試飛檢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