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說明
前言
第1章 SOLIDWORKS簡介
1.1 計算機輔助設計(CAD)的發(fā)展及作用
1.2 SOLIDWORKS插件介紹
1.2.1 高級渲染軟件PhotoWorks
1.2.2 特征識別軟件FeatureWorks
1.2.3 線路設計軟件Routing
1.2.4 智能化標準零件庫Toolbox
1.2.5 實用工具集Utilities
1.3 SOLIDWORKS與CAE/CAM/PDM的集成應用
1.3.1 CAM(計算機輔助制造)軟件CAMWORKS
1.3.2 CAE(計算機輔助分析)軟件
1.3.3 PDM(產品數(shù)據(jù)管理)軟件
1.4 SOLIDWORKS2008的新功能
1.5 小結
第2章 SOLIDWORKS2008概述
2.1 初識SOLIDWORKS2008
2.2 SOLIDWORKS2008界面介紹
2.2.1 界面簡介
2.2.2 工具欄的設置
2.3 設置系統(tǒng)屬性
2.3.1 設置系統(tǒng)選項
2.3.2 設置文件屬性
2.4 SOLIDWORKS的設計思想
2.4.1 三維設計的3個基本概念
2.4.2 設計過程
2.4.3 設計方法
2.5 SOLIDWORKS術語
2.6 小結
2.7 上機操作
2.8 思考練習
第3章 創(chuàng)建第一個零件——軟盤盒
3.1 概述
3.2 文件的基本操作
3.2.1 啟動SolidWorks2008
3.2.2 建立新的零件文件
3.2.3 保存文件
3.2.4 打開文件
3.2.5 舊版本文件的轉換
3.3 生成基體特征
3.3.1 繪制第一張二維草圖
3.3.2 拉伸基體特征
3.3.3 添加切除特征
3.3.4 抽殼零件
3.3.5 為零件添加圓角
3.3.6 顯示剖面視圖
3.4 零件工程圖的生成
3.4.1 打開工程圖模板
3.4.2 建立零件工程圖
3.4.3 添加尺寸到工程圖
3.4.4 插入模型視圖
3.5 小結
3.6 上機操作
3.7 思考練習
第4章 草圖繪制
4.1 草圖的創(chuàng)建
4.1.1 新建一個二維草圖
4.1.2 在零件的面上繪制草圖
4.1.3 從已有的草圖派生新的草圖
4.2 基本圖形繪制
4.2.1 [草圖]操控面板
4.2.2 直線的繪制
4.2.3 圓的繪制
4.2.4 圓弧的繪制
4.2.5 矩形的繪制
4.2.6 平行四邊形的繪制
4.2.7 多邊形的繪制
4.2.8 橢圓和橢圓弧的繪制
4.2.9 拋物線的繪制
4.2.10 樣條曲線的繪制
4.2.11 分割曲線
4.2.12 在模型面上插入文字
4.2.13 圓角的繪制
4.2.14 倒角的繪制
4.3 對草圖實體的操作
4.3.1 轉換實體引用
4.3.2 草圖鏡像
4.3.3 延伸和裁剪實體
4.3.4 等距實體
4.3.5 構造幾何線的生成
4.3.6 線性草圖排列和復制
4.3.7 圓周草圖排列和復制
4.3.8 修改草圖工具的使用
4.4 尺寸標注
4.4.1 度量單位
4.4.2 線性尺寸的標注
4.4.3 直徑和半徑尺寸的標注
4.4.4 角度尺寸的標注
4.5 添加幾何關系
4.5.1 添加幾何關系
4.5.2 自動添加幾何關系
4.5.3 顯示/刪除幾何關系
4.6 訓練實例
4.6.1 鏈子盒草圖
4.6.2 角鐵草圖
4.7 檢查草圖
4.8 小結
4.9 上機操作
4.10 思考練習
第5章 零件建模的草繪特征
5.1 零件建模的基本概念
5.2 零件特征分析
5.3 零件三維實體建模的基本過程
5.4 拉伸特征
5.4.1 拉伸
5.4.2 拉伸薄壁特征
5.4.3 切除拉伸特征
5.5 旋轉特征
5.5.1 旋轉凸臺/基體
5.5.2 旋轉切除
5.6 掃描特征
5.6.1 凸臺/基體掃描
5.6.2 切除掃描
5.6.3 引導線掃描
5.7 放樣特征
5.7.1 設置基準面
5.7.2 凸臺放樣
5.7.3 引導線放樣
5.7.4 中心線放樣
5.7.5 用分割線放樣
5.8 加強筋特征
5.9 訓練實例
5.9.1 軟盤盒2
5.9.2 軸
5.9.3 掃描件
5.9.4 杯子
5.9.5 導流蓋
5.10 小結
5.11 上機操作
5.12 思考練習
第6章 零件建模的放置特征
6.1 放置特征的基礎知識
6.2 孔特征
6.2.1 簡單直孔
6.2.2 柱形沉頭孔
6.2.3 錐形沉頭孔
6.2.4 通用孔
6.2.5 螺紋孔
6.2.6 舊制孔
6.2.7 在基準面上生成孔
6.3 圓角特征
6.3.1 等半徑圓角特征
6.3.2 多半徑圓角特征
6.3.3 圓形角圓角特征
6.3.4 逆轉圓角特征
6.3.5 變半徑圓角特征
6.3.6 混合面圓角特征
6.4 倒角特征
6.5 抽殼特征
6.6 拔模特征
6.7 圓頂特征
6.8 訓練買例
6.8.1 異型孔特征
6.8.2 三通管
6.8.3 軟盤盒3
6.8.4 球棒
6.9 小結
6.10 上機操作
6.11 思考練習
第7章 特征操作
7.1 基本概念
7.2 特征重定義
7.3 更改特征屬性
7.4 壓縮與恢復
7.5 動態(tài)修改特征(INSTANT3D)
7.6 特征的復制與刪除
7.7 特征陣列
7.7.1 線性陣列
7.7.2 圓周陣列
7.7.3 草圖陣列
7.7.4 曲線驅動陣列
7.8 特征鏡像
7.9 庫特征
7.9.1 庫特征的生成與編輯
7.9.2 將庫特征添加到零件中
7.10 訓練實例
7.10.1 對稱件
7.10.2 搖臂
7.10.3 安裝盒
7.11 小結
7.12 上機操作
7.13 思考練習
第8章 曲線與曲面
8.1 曲線的生成方式
8.2 三維草圖的繪制
8.3 曲線的生成
8.3.1 投影曲線
8.3.2 三維樣條曲線的生成
8.3.3 組合曲線
8.3.4 螺旋線和渦狀線
8.4 曲面的生成方式
8.4.1 拉伸曲面
8.4.2.旋轉曲面
8.4.3 掃描曲面
8.4.4 放樣曲面
8.4.5 等距曲面
8.4.6 延展曲面
8.5 曲面編輯
8.5.1 縫合曲面
8.5.2 延伸曲面
8.5.3 剪裁曲面
8.5.4 移動/復制/旋轉曲面
8.5.5 刪除曲面
8.5.6 曲面切除
8.6 訓練實例
8.6.1 螺栓
8.6.2 扇葉
8.6.3 花盤
8.7 小結
8.8 上機操作
8.9 思考練習
第9章 零件建模的復雜功能
9.1 聯(lián)接尺寸
9.2 方程式驅動尺寸
9.3 系列零件設計表
9.4 模型計算
9.5 輸入與輸出
9.6 PHOTOWORKS的使用
9.6.1 啟動PhotoWorks
9.6.2 渲染向導
9.7 訓練實例一底座
9.8 小結
9.9 思考練習
第10章 裝配零件
10.1 基本概念
10.1.1 設計方法
10.1.2 零件裝配步驟
10.2 建立裝配體
10.2.1 添加零件
10.2.2 刪除零部件
10.2.3 替換零部件
10.3 定位零部件
10.3.1 固定零部件
10.3.2 移動零部件
10.3.3 旋轉零部件
10.3.4 添加配合關系
10.3.5 刪除配合關系
10.3.6 修改配合關系
10.4 SMARTMATES配合方式
10.5 干涉檢查
10.5.1 干涉檢查
10.5.2 碰撞檢查
10.5.3 物資動力
10.5.4 動態(tài)間隙的檢測
10.5.5 裝配體統(tǒng)計
10.6 爆炸視圖
10.6.1 生成爆炸視圖
10.6.2 編輯爆炸視圖
10.7 子裝配體
10.8 訓練實例
10.8.1 軟盤盒裝配
10.8.2 軸承
10.9 小結
10.10 上機操作
10.11 思考練習
第11章 生成工程圖
11.1 工程圖的生成方法
11.2 定義圖紙格式
11.3 標準三視圖的生成
11.4 模型視圖的生成
11.5 派生視圖的生成
11.5.1 剖面視圖
11.5.2 旋轉剖視圖
11.5.3 投影視圖
11.5.4 輔助視圖
11.5.5 局部視圖
11.5.6 斷裂視圖
11.6 操縱視圖
11.6.1 移動和旋轉視圖
11.6.2 顯示和隱藏
11.6.3 更改零部件的線型
11.6.4 圖層
11.7 注解的標注
11.7.1 注釋
11.7.2 表面粗糙度
11.7.3 形位公差
11.7.4 基準特征符號
11.8 分離工程圖
11.9 訓練實例
11.10 小結
11.11 上機操作
11.12 思考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