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書中所引墓志例句一般情況下字詞不加任何改動,維持原文。如需改動時,另加說明;標點有誤時,則直接更改,不附說明。二、直接引用的墓志例句絕大部分錄自《唐代墓志匯編》、《唐代墓志匯編續(xù)集》,個別例句錄自《新中國出土墓志》、《唐代墓志匯編附考》等。為便于讀者核查,書中標記錄文出處時,《唐代墓志匯編》省作《匯編》,《唐代墓志匯編續(xù)》省作《續(xù)》。三、每節(jié)內所釋詞語、所校誤例,均按詞、句所在墓志的年號順序排列。所釋詞語,只標明墓志例句的出處,其他例證不一一標注;所校字詞,也只標明該例出處。四、為讀者核查檢索方便,墓志的年號順序依據《唐代墓志匯編》、《唐代墓志匯編續(xù)》之體例、以志主落葬日期先后為序,并不加改動。若墓志年號缺失,缺失年號用口代替。如《慈潤寺故大明歆律師支提塔記》,志文中未刊刻年號,故作貞觀口年《慈潤寺故大明歆律師支提塔記》。五、錄自《唐代墓志匯編》、《唐代墓志匯編續(xù)集》、《新中國出土墓志》、《唐代墓志匯編附考》的墓志,墓志題名一律使用簡稱,例如:《大唐故秘書省司趙意府君之墓志》省作《趙意墓志》;《大唐故仇君夫人袁氏墓銘并序》省作“仇道夫人袁氏墓銘”(夫人或依題名作妻);顯慶元年《唐故夫人張氏墓志》,稱為《張氏墓志》;《唐故隰州永和縣令韓才君口夫人墓志銘》省作《韓才侯夫人合祔墓志》。如果名、字有缺時,用口代替,如顯慶五年《大唐魏君志銘》省作《魏口墓志》。志主為佛徒(包括道士),直接以原題為名,不省稱。如貞觀廿年《慈潤寺故大慧口法師灰身塔》,仍為貞觀廿年《慈潤寺故大慧口法師灰身塔》。六、墓志別稱繁雜,如“墓志”、“墓志銘”、“志銘”、“墓表”、“權厝志”等,文中一律省作《某某墓志》或《某某墓志銘》。七、所引墓志錄文在使用規(guī)范簡化字排印時,原文中的繁體字、異體字全部改為對應的簡化字,但個別字因無對應的簡化字,仍保留原來的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