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出生時,小邾國已成為魯國的屬地。當時的魯國,君臣驕奢淫逸,宴樂終日,花天酒地。平民百姓“饑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也就是說在饑餓時得不到可以果腹的糧食,天寒時沒有可以御寒的冬衣,筋疲力盡時也沒有可能休息。整個社會“強之劫弱,眾之暴寡,詐之謀愚,貴之敖賤”。已經到了強者劫掠弱者,人多勢眾的欺負勢單力薄的,奸詐的人欺騙憨厚的人,顯貴的人傲視低賤的人這樣一種“禮崩樂壞”的地步。而王室子孫連年爭斗,齊、越等國都對魯國虎視眈眈,多次攻城掠地。國家陷入了內憂外患之中。王權在動蕩中一步步走向衰落,官辦的學校逐漸難以為繼,隨之而起的是私人辦學的興盛。在這種“天子失官,學在四夷”的背景下,小生產者有了學習文化知識的可能,也就有了上升為士的機會。墨子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一位出身低賤、為小生產者立言的平民圣人。他的以“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節(jié)用”、“節(jié)葬”、“非樂”、“非命”為主要內容的救國主張、他和弟子在科學、邏輯學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他的“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的高尚人格,使他和他所創(chuàng)立的墨學成為那一變革時代中一朵耀眼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