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想象與文化記憶叢書》總序陳平原
序 夏曉虹
第一章 宣南人文環(huán)境的形成
一、“宣南”的由來和定義
二、士人社區(qū)的形成過程及其功能
三、宣南士大夫的生活方式
四、人文資源的負載和積淀
第二章 文人交游的傳統(tǒng)與空間
一、“詩可以群”的儒家詩教傳統(tǒng)
二、“詩為友朋而為者居多”:唱和的作用和酬唱詩的價值
三、詩社和雅集
四、大風氣與小圈子
五、19世紀的京師文人交游
六、研究視角的形成以及問題的選擇
第三章 翁方綱發(fā)起的“為東坡壽”與嘉道以降的宗宋詩風
一、“蘇齋”的來歷與“為東坡壽”的發(fā)起
二、“蘇齋弟子”的賡續(xù)和發(fā)揚
三、“為東坡壽”與清中葉以后的宗宋詩風
第四章 “宣南詩社”再研究--嘉道之際的士風與漢族“行省官僚”集團
一、關于“宣南詩社”的爭論
二、“宣南詩社”的由來及其活動情況
三、有關“宣南詩社”的幾點辨析
四、“宣南詩社”與嘉道之際的漢族“行省官僚”集團
五、“以風雅之才,求康濟之學”
第五章 梅曾亮的京師交游與“桐城古文”的流衍全國
一、梅曾亮入都之初京師的文人集團
二、梅曾亮周圍古文圈子的形成
三、桐城古文的流衍全國
四、梅曾亮出都以后
五、“城南風景”與“日下勝游”
第六章 “顧祠修禊”與“道咸以降之學新”
一、清代學術史與思想史上的顧炎武
二、“顧祠修禊”的緣起
三、倡建顧祠者的學術活動和師友交游
四、中后期的“顧祠修禊”
五、“道咸以降之學新”的兩個重要標志
第七章 “小秀野草堂”與陳衍的“學人之詩”說
一、“小秀野草堂”的由來
二、“元詩大有因緣在”
三、“草堂小秀野,花市下斜街”
四、陳衍對道咸年間“宋詩派”的追溯
五、“學人之詩”說的形成
第八章 總論:“出入于文史,見之于行事”——兼及對文學史研究方法的思考
附錄 論道咸年間的宗宋詩風
附表
附圖
參考文獻
與北京結緣(代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