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傳記體育屆學術的雙峰

學術的雙峰

學術的雙峰

定 價:¥32.00

作 者: 荊竹
出版社: 寧夏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金駱駝叢書
標 簽: 傳記 體壇之星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227038023 出版時間: 2008-05-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367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王國維是20世紀中國第一學人,年輕時便對學統(tǒng)有高度自覺,則何以在辛亥年后依然訣別自己曾傾心的文哲之學?何以至晚年會屈尊應召到紫禁城任廢帝之“陪讀”?又何以在北伐軍威逼京城時拖著前清長辮而自盡深淵?陳寅恪是20世紀學人中的學人,一生倡言踐屐的自由思想,獨立精神,當更見學統(tǒng)的文化含量之凝重且幽邃。其間,獨立精神為學統(tǒng)之魂,自由思想為學統(tǒng)之骨,風骨清傲,魂靈才得以發(fā)揚?!秾W術的雙峰》正是通過對兩位大師之深入解讀,透視了20世紀中國百年學術之脈絡。

作者簡介

  荊竹(本名王金柱),研究員,1953年出生。畢業(yè)于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曾從事報刊編輯與主編工作約20年?,F(xiàn)為寧夏文聯(lián)副主席、寧夏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寧夏文學藝術院院長,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發(fā)表文學、美學、人文學等方面論文多篇凡三百余萬字,論文曾多次獲獎。已出版文藝美學專著《智慧與覺醒》《追求真善美》等。

圖書目錄

卷一 王國維敘論
第一章 與叔本華的學術淵源
一 東文學社遇伯樂
二 以康德哲學為先導
三 “無用之學”與“有用之學”
四 兩顆靈魂不期邂逅
五 步入甲骨學之路
第二章 人本憂思與學理再創(chuàng)
一 同一意志與獨自解脫
二 天才的靈魂之苦
三 勸世之意與學術警告
四 學理上的自我沖突
五 苛求的學術批評
六 疲于哲學而移于文學
七 中西詩學之交融
第三章 《宋元戲曲考》之本意
一 人間第一耽離別
二 整理編撰戲曲文獻
三 與伯希和相識
四 《人間詞話》的學術地位
五 探戲曲之源流
六 《宋元戲曲考》之考
七 元劇與中國近代文學
第四章 辛亥東渡與學術轉向
一 詩詞:情感與思想之晴雨表
二 “返經(jīng)信古”重考據(jù)
三 禮制本末之考辨
四 《流沙墜簡》與《后序》之價值
五 與司馬遷唱反調
六 《殷虛書契考釋》的歷史誤會
七 哈同園與“二重證據(jù)法”
八 《殷周制度論》轟動學界
第五章 “南齋之命”與學術獨立
一 《觀堂集林》之永恒價值
二 堅辭北大之聘請
三 人生逆境與學統(tǒng)自覺
四 深剖細論道統(tǒng)與學統(tǒng)
五 “甲子之變”與“設帳授徒”
第六章 學冠清華國學研究院
一 入校之曲折經(jīng)歷
二 “收召魂魄重理舊業(yè)”
三 尋購典籍不負眾望
四 學術演講新見迭出
五 “老”?學術與“辮子”
六 講授范圍與風格
七 最早提出“美育”的人
八 蒙古史與西北史地研究的卓越成就
第七章 最后的歲月與學術輝煌
一 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古史新證》
二 沉甸甸的著述
三 以學術為生命
四 最大的精神打擊
五 最后的歲月
六 湖水如鏡映千秋
七 國際學界同聲哭
第八章 與羅振玉的學術交往
一 “羅王之學”舉世公認
二 羅振玉慧眼識珠
三 “差喜平生同一癖”
四 “羅王”的學術合作
五 你中有我與我中有你
六 由學術交往至兒女親家
七 斷交與“遺折”
卷二 陳寅恪敘論
第一章 義寧之學與家學淵源
一 家族宛如巍峨之豐碑
二 先祖為中醫(yī)世家
三 陳寶箴:封疆大吏與詩文大家
四 陳三立:同光體詩派領袖
五 陳衡?。郝暶@赫之大書畫家
六 詩詞翰墨人人皆能
第二章 《論再生緣》之“再生”
一 油印本與余英時之《書后》
二 郭沫若以補課之心情開始閱讀
三 郭聾陳瞽論端生
四 《再生緣》的思想與藝術
五 詩心史筆熔一爐
第三章 清華園的學術生活
一 籌建伊始聘導師
二 獨特的授課方式
三 不平靜的清華園
四 獨立精神與自由思想
五 文史哲三系合聘教授
第四章 不古不今之學
一 不古不今與又古又今
二 “三源流說”之學術綱領
三 對李唐勢力興衰之析論
四 李唐氏族之論引起學界轟動
五 關中本位政策問題之獨見
六 種族與文化兩大核心思想
第五章 佛教史研究
一 《金剛經(jīng)》翻譯錯訛多
二 佛教史的思想史之價值
三 考證釋疑探因覓蹤
四 辨析真?zhèn)渭氈幸姶?br />五 中印文化交融探源
六 訂正千年誤舛
七 佛教與中土文學之關系
第六章 《柳如是別傳》與考釋之學(上)
一 痛哭古人留贈來者
二 著書唯剩頌紅妝
三 行誼操守與人格自尊
四 性情激烈堅毅狷介
五 言情唱和互吐心曲
六 錢柳性格差異比較
第七章 《柳如是別傳》與考釋之學(下)
七 對古人“應具了解之同情”
八 異代知己與理性判斷
九 古典與今典相互映照
十 考證使“真理不能磨滅”
十一 心血之凝聚志向之所寄
十二 于習見之材料中提出新解釋
十三 史識淵博深邃考釋精微絕倫
第八章 與文化學術共命同盡
一 學術成果最豐碩之日子
二 深層的愛國情懷與人格之魂
三 欲著辨亡還閣筆
四 《文通》《文通》何其不通
五 《挽詞并序》之真知灼見
第九章 學界巨子
一 “一代宗師”之稱譽
二 “國寶”稱謂之由來
三 卓越之成就與精進之方法
第十章 學術靈魂與精神人格
一 靈魂與人格建構
二 至死不屈的學術人格宣言
三 陳氏生命史是一部滴血的靈魂史
四 陳氏對我們的啟示
第十一章 “托命之人”蔣天樞
一 文化神州喪一身
二 藏山付托不須辭
三 “程門立雪”添續(xù)篇
四 不負重托薪火傳
五 蔣子凸現(xiàn)非偶然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