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儒學大會,是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儒學團體與人文學者進行學術交流的國際平臺,是不同文化與思想相互溝通的時代橋梁,是儒學研究邁向未來世界的通衢大道。我們倡議召開世界儒學大會,旨在使儒學研究從書齋、從學府走向社會、走進現實,在世界的多元文化格局中成為推進社會文化發(fā)展的精神動力。所有與會人士,不論種族、國籍、性別、宗教、黨派,都可以就儒學及其相關問題進行學術討論與平等對話,共同探討人類正心明德的思想路徑。儒學是以孔子學說為基礎,以歷代儒家宗師的理論為主體而形成的思想體系與價值觀念。儒學以仁為核心、和為宗旨、義為根本,歷經千年的發(fā)展衍變,已經成為一種融哲學、歷史、文學、宗教、政治、藝術等為一體的文化巨流。儒學所提倡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則,被《世界人類責任宣言》尊奉為社會治理的“黃金規(guī)則”。事實證明,儒學的諸多理念具有跨越空間的普適價值與超越時間的恒久意義。儒家的經典學說歷經千載而不衰,其中許多思想既是中華民族的珍貴文化遺產,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寶貴精神財富。儒學把諸流和鳴的大同世界視為人類的美好理想,向往大道暢通、眾芳獻瑞的和諧時代,追慕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純樸民風,贊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人倫勝境。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文明,綿延千年,橫亙萬里。回首歷史,儒學為仁人志士自強不息、上下求索提供了精神力量;眼觀現代,儒學為亞洲的經濟騰飛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使儒家的經世致用之學光耀于世界東方;時至今日,儒學又為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多種危機提供了可以汲取的文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