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教育/教材/教輔教輔大學教輔混凝土結構

混凝土結構

混凝土結構

定 價:¥25.00

作 者: 吳培明
出版社: 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上普通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yè)新編系列教材
標 簽: 大學

ISBN: 9787562919322 出版時間: 2004-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 頁數(shù): 207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普通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yè)新編系列教材:混凝土結構(上冊)(第2版)》主要內容包括:鋼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學性能,基于概率理論的極限狀態(tài)設計原理,普通鋼筋混凝土受彎、受扭、受壓、受拉構件的正截面、斜截面承載力計算,受拉、受彎構件的裂縫寬度計算,受彎構件的剛度、變形計算;以及預應力混凝土構件的基本概念、計算原理和預應力混凝土軸心受拉、受彎構件的承載力計算和裂縫計算等。章節(jié)中包括了典型的例題,而且各章均有提要、小結、思考題和習題,以便于作為教材使用。

作者簡介

  吳培明,西南交通大學教授。美國麥迪遜威斯康辛大學博士,主攻結構工程。曾于清華大學土木系從事博士后研究?,F(xiàn)任職西南交通大學建筑工程系主任。學術兼職為四川省土木建筑學會理事。多年從事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yè)教學和科研工作,曾先后主講“混凝土基本構件”、“混凝土結構設計”以及“鋼筋混凝土基本理論”等課程,出版的教材曾獲得部級獎勵。主要研究方向為“土建結構優(yōu)化設計”及“土建結構計算機輔助設計”?,F(xiàn)已完成科研項目多項,公開發(fā)表學術論文多篇,結合研究方向完成建筑工程結構設計項目10余項,培養(yǎng)研究生數(shù)十名。

圖書目錄

1 緒論
1.1 混凝土結構的一般概念
1.2 混凝土結構的發(fā)展簡況及其工程應用
1.2.1 混凝土結構發(fā)展的幾個階段
1.2.2 混凝土結構的工程應用
1.2.3 混凝土結構發(fā)展概況
1.2.4 混凝土結構計算理論的發(fā)展概況
1.3 本課程的特點與學習方法
本章小結
思考題與習題

2 鋼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學性能
2.1 鋼筋的形式和品種
2.2 鋼筋的力學性能
2.3 鋼筋的冷加工和熱處理
2.4 對鋼筋質量的要求
2.5 鋼筋的蠕變、松弛和疲勞
2.6 混凝土的強度等級
2.7 混凝土的強度
2.7.1 立方體抗壓強度
2.7.2 混凝土的軸心抗壓強度(棱柱體強度)
2.7.3 混凝土的軸心抗拉強度
2.7.4 復雜受力狀態(tài)下混凝土的強度
2.8 荷載作用下混凝土的變形性能
2.8.1 混凝土的應力-應變關系
2.8.2 混凝土在多次重復荷載下的應力-應變關系
2.8.3 混凝土的彈性模量
2.9 混凝土的徐變和收縮
2.10 鋼筋與混凝土間的粘結
2.11 鋼筋混凝土的一般構造規(guī)定
2.11.1 混凝土保護層
2.11.2 鋼筋的錨固
2.11.3 鋼筋的連接
2.11.4 縱向鋼筋的最小配筋率
本章小結
思考題和習題

3 混凝土結構基本設計原則
3.1 結構的功能要求
3.1.1 混凝土結構的組成與作用
3.1.2 結構上的作用、結構抗力
3.1.3 結構的功能要求
3.1.4 結構的可靠性與安全等級
3.2 結構極限狀態(tài)
3.2.1 極限狀態(tài)的概念
3.2.2 極限狀態(tài)分類
3.2.3 結構極限狀態(tài)方程
3.3 隨機變量的統(tǒng)計特征
3.3.1 隨機變量及其概率分布
3.3.2 結構主要荷載與抗力參數(shù)的分布
3.3.3 概率分布的特征值
3.4 概率極限狀態(tài)設計法
3.4.1 結構可靠度
3.4.2 結構目標可靠指標
3.4.3 實用設計表達式
3.4.4 材料強度代表值
3.4.5 荷載組合
3.5 混凝土結構設計方法的演變
本章小結
思考題與習題

4 受彎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4.1 概述
4.2 試驗研究分析
4.2.1 梁的受力性能
4.2.2 粱正截面工作的三個階段
4.2.3 配筋率對正截面破壞性質的影響
4.3 受彎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方法
4.3.1 基本假設
4.3.2 受力分析
4.3.3 等效矩形應力圖形
4.3.4 界限相對受壓區(qū)高度與最小配筋率
4.4 單筋矩形截面受彎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4.4.1 基本公式與適用條件
4.4.2 基本公式的應用
4.4.3 計算表格
4.5 雙筋矩形截面受彎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4.5.1 受壓鋼筋的應力
4.5.2 基本計算公式與適用條件
4.5.3 基本公式的應用
4.6 T形截面受彎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4.6.1朽乇述
4.6.2 基本公式與適用條件
4.6.3 基本公式的應用
本章小結
思考題與習題

5 受彎構件斜截面承載力計算
5.1 概述
5.2 無腹筋梁斜截面的受力特點和破壞形態(tài)
5.2.1 無腹筋梁斜裂縫出現(xiàn)前的應力狀態(tài)
5.2.2 無腹筋梁斜裂縫出現(xiàn)后的應力狀態(tài)
5.2.3 無腹筋梁沿斜截面破壞的主要形態(tài)
5.3 有腹筋梁斜截面的受力特點和破壞形態(tài)
5.3.1 有腹筋梁斜裂縫出現(xiàn)前后的受力特點
5.3.2 有腹筋粱沿斜截面破壞的形態(tài)
5.4 影響斜截面受剪承載力的主要因素
5.4.1 剪跨比
5.4.2 混凝土強度
5.4.3 配箍率和箍筋強度
5.4.4 縱向鋼筋的配筋率
5.5 受彎構件斜截面承載力計算公式
5.5.1 建立計算公式的原則
5.5.2 無腹筋梁受剪承載力計算公式
5.5.3 有腹筋梁受剪承載力計算公式
5.5.4 公式的適用范圍
5.5.5 計算截面位置
5.6 連續(xù)梁斜截面承載力
5.7 T形截面梁斜截面承載力
5.8 受彎構件斜截面承載力的計算方法
5.8.1 截面設計
5.8.2 截面校核
5.9 縱向鋼筋的彎起和截斷
5.9.1 材料抵抗彎矩圖
5.9.2 縱筋彎起的構造要求
5.9.3 縱向鋼筋的截斷和錨固
5.9.4 箍筋的構造要求
5.9.5 彎起鋼筋的構造要求
5.10 橋梁斜截面承載力計算要點
5.10.1 橋梁斜截面受力特點
5.10.2 鋼筋混凝土橋梁受剪承載力的計算
本章小結
思考題與習題

6 受壓構件截面承載力計算
6.1 概述
6.2 受壓構件的一般應用和基本構造要求
6.2.1 材料強度等級
6.2.2 截面形式和尺寸
6.2.3 縱向鋼筋
6.2.4 箍筋
6.2.5 柱中鋼筋的搭接
6.3 配有普通箍筋的軸心受壓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6.3.1 軸心受壓短柱的應力分布及破壞形態(tài)
6.3.2 軸心受壓長柱的應力分布及破壞形態(tài)
6.3.3 正截面受壓承載力計算
6.4 配有螺旋式(或焊環(huán)式)箍筋的軸心受壓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6.4.1 箍筋的橫向約束作用
6.4.2 正截面受壓承載力計算
6.5 偏心受壓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的有關原理
6.5.1 偏心受壓構件正截面的破壞形態(tài)和機理
6.5.2 偏心受壓構件的縱向彎曲影響
6.5.3 偏心受壓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的基本假定
6.5.4 附加偏心距
6.5.5 兩種破壞形態(tài)的界限
6.5.6 小偏心受壓構件中遠離縱向偏心力一側的鋼筋應力
6.6 不對稱配筋矩形截面偏心受壓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6.6.1 大偏心受壓構件的截面計算
6.6.2 小偏心受壓構件的截面計算
6.6.3 截面復核
6.6.4 大、小偏心的判別
6.7 對稱配筋矩形截面偏心受壓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6.7.1 大、小偏心受壓構件的判別
6.7.2 截面計算與復核
6.8 I形截面偏心受壓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6.8.1 不對稱配筋偏心受壓構件
6.8.2 對稱配筋偏心受壓構件
6.9 偏心受壓構件N-M相關曲線
6.10 雙向偏心受壓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6.11 偏心受壓構件斜截面承載力計算
本章小結
思考題與習題

7 受拉構件承載力計算
7.1 概述
7.2 軸心受拉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7.3 兩種偏心受拉構件
7.4 小偏心受拉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7.5 大偏心受拉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7.6 偏心受拉構件斜截面承載力計算
本章小結
思考題與習題

8 受扭構件承載力計算
8.1 概述
8.2 構件的開裂扭矩
8.2.1 矩形截面構件的開裂扭矩
8.2.2 T形截面構件的開裂扭矩
8.3 純扭構件的受扭承載力計算
8.3.1 抗扭配筋的形式
8.3.2 受扭構件的試驗研究結果
8.3.3 矩形截面純扭構件承載力計算
8.3.4 T形和I形截面純扭構件承載力計算
8.4 彎剪扭構件承載力的計算
8.4.1 剪扭構件承載力的計算
8.4.2 在彎、剪、扭共同作用下承載力的計算
8.4.3 計算公式的適用范圍和構造要求
本章小結
思考題與習題

9 鋼筋混凝土構件的變形與裂縫驗算
9.1 概述
9.2 裂縫驗算
9.2.1 裂縫控制的目的與要求
9.2.2 裂縫的出現(xiàn)與分布規(guī)律
9.2.3 平均裂縫間距
9.2.4 平均裂縫寬度
9.2.5 最大裂縫寬度與裂縫寬度驗算
9.3 變形驗算
9.3.1 變形控制的目的和要求
9.3.2 截面抗彎剛度的主要特點
9.3.3 短期剛度計算公式的建立
9.3.4 長期剛度
9.3.5 受彎構件的變形驗算
本章小結
思考題與習題

10 預應力混凝土構件
10.1 概述
10.2 施加預應力的方法
10.3 預應力混凝土使用的材料和機具
10.4 張拉控制應力
10.5 預應力損失
10.5.1 張拉端錨具變形和鋼筋松動引起的預應力損失σι1
10.5.2 預應力鋼筋與孔道壁之間摩擦引起的預應力損失σι2
10.5.3 混凝土加熱養(yǎng)護時受張拉的鋼筋與承受拉力設備之間的溫度差引起的預應力損失σι3
10.5.4 鋼筋松弛引起的預應力損失σι4
10.5.5 混凝土收縮、徐變引起的預應力損失σι5
10.5.6 環(huán)形構件采用螺旋預應力筋時局部擠壓引起的預應力損失σι6
10.5.7 預應力損失的組合
10.6 預應力軸心受拉構件各階段的應力分析
10.6.1 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軸心拉桿各階段應力狀態(tài)
10.6.2 后張法預應力軸心拉桿各階段應力狀態(tài)
10.7 預應力混凝土軸心受拉構件的計算
10.7.1 使用階段強度計算
10.7.2 使用階段裂縫驗算
10.7.3 施工階段驗算
10.8 受彎構件各階段的應力分析
10.8.1 先張法構件各階段應力分析
10.8.2 后張法預應力受彎構件各階段應力分析
10.9 預應力混凝土受彎構件計算
10.9.1 使用階段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10.9.2 斜截面抗剪強度計算
10.9.3 使用階段正截面裂縫驗算
10.9.4 使用階段斜截面裂縫驗算
10.9.5 使用階段的變形驗算
10.9.6 施工階段驗算
10.10 預應力的傳遞長度和錨固區(qū)的局部承壓
10.11 預應力混凝土構件的構造要求
10.12 部分預應力混凝土的基本原理
10.13 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的基本原理
10.14 預應力混凝土構件計算實例
本章小結
思考題與習題

附表
附表1 混凝土強度標準值
附表2 混凝土強度設計值
附表3 混凝土彈性模量Ec
附表4 普通鋼筋強度標準值
附表5 普通鋼筋強度設計值
附表6 預應力鋼筋強度標準值
附表7 預應力鋼筋強度設計值
附表8 鋼筋彈性模量
附表9 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疲勞強度設計值
附表10 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
附表11 受拉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系數(shù)ζφ
附表12 錨固鋼筋的外形系數(shù)α
附表13 厚度修正系數(shù)
附表14 受拉鋼筋的最小錨固長度
附表15 受彎構件的允許撓度
附表16 結構構件的裂縫控制等級和最大裂縫寬度限值
附表17 鋼筋混凝土矩形截面受彎構件正截面受承載力計算系數(shù)表
附表18 鋼筋的計算截面面積及公稱質量表
附表19 鋼筋混凝土板每米寬的鋼筋面積表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