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的一位中學生曾向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克羅托教授提問:“人們都說21世紀是生命科學和信息科學的世紀,您能否告訴我化學有什么用,我們?yōu)槭裁匆獙W習化學呢?”這是人們對化學這樣一門成熟的科學提出的疑問。美國化學學會主席布里斯羅的一句話正好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他說:“化學是一門核心的、實用的、創(chuàng)造性的學科。”化學的魅力在于創(chuàng)造,它不僅研究自然界已有的物質,而且還要創(chuàng)造自然界沒有的新物質。100年來,新物質層出不窮,從1900年的5575種,至到2000年達2650萬種,幾乎又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的自然界。在過去的100多年里,化學作為一門核心、實用、創(chuàng)造性的科學,已經為人類認識物質世界和人類的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在我們一些同學眼里,化學無非就是各式各樣的分子式,記也記不住的元素周期表,枯燥無味,很不容易學好。事實上,化學離我們很近,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們吃的、穿的、住的、用的,無不與化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生活中的很多奇妙的現(xiàn)象可以用化學的原理破解。如:豆腐為什么要點鹵水?為什么酒越陳越佳?太陽鏡為什么會變色?純酒精為什么不能殺菌?“鬼火”為什么追人等等。 從捌門身邊熟悉的現(xiàn)象來探索化學的奧秘,用生動的故事和事例來分析、解釋化學的原理,減少同學們對學習的畏懼,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同時擴展和鞏固化學知識,使書本上的學問鮮活起來,走到我們身邊,走進我們的生活。這就是本書奉獻給讀者的目的所在。北京大學徐光憲院士說,“理、化、生”這三門在中學必修的傳統(tǒng)學科在20世紀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它們分別處于領頭、中心、朝陽科學的地位,都是非常重要的,希望中學生和家長們都要重視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