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得名于“責山之陽”,因古人謂“山之南為陽,山之北為陰”,城在貴山之南,故名貴陽。貴陽簡稱“筑”,以貴竹長官司得名。自明朝永樂十一年(1413年)貴州建省以來,貴陽一直是貴州省會。貴陽位于貴州省中部,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西南地區(qū)重要的交通、通信樞紐。貴陽市現(xiàn)轄云巖區(qū)、南明區(qū)、花溪區(qū)、烏當區(qū)、白云區(qū)、小河區(qū)及清鎮(zhèn)市、修文縣、息烽縣、開陽縣,仝市面積8034平方千米;2004年末,人口34781萬。文物即物質文化遺產,它是歷史文化的見證,是人民創(chuàng)造的結晶。在貴陽地區(qū),留下許多不可移動文物,截止2006年8月,全市共有184處文物保護單位,其中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開陽馬頭寨古建筑群、陽明洞和陽明祠、甲秀樓和文昌閣、息烽集中營舊址,被列為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的有來仙閣、周漁璜墓、達德學校舊址、中共貴州省工委舊址等26處,貴陽市文物保護單位有67處,縣區(qū)(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有87處。貴陽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的城市,通過《貴陽文物景點》的出版.可以讓人們更好地了解貴陽的歷史,認識貴陽的文化現(xiàn)象,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