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科學理論與基礎知識本體元建模理論與方法及其應用

本體元建模理論與方法及其應用

本體元建模理論與方法及其應用

定 價:¥45.00

作 者: 何克清、何揚帆、王翀、梁鵬、劉進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計算機理論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030226044 出版時間: 2008-08-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304 字數:  

內容簡介

  本書針對面向服務的軟件工程中語義互操作性問題,體系化融合本體論和軟件工程中元建模研究的最新成果,系統(tǒng)地介紹了本體元建模理論與方法、核心技術標準、實際應用和互操作性測評。本書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3章)介紹了研究背景和現狀,本體元建模理論和方法,語義互操作性含義;第二部分(第4~7章)介紹了語義互操作性管理的ISO標準核心技術;第三部分(第8~10章)介紹了方法和技術標準在幾個典型領域中的應用,以及互操作性測評等。最后(第11章)對今后的研究工作進行了展望。本書可供從事軟件工作的科研及技術人員閱讀,亦可作為計算機軟件與理論專業(yè)的研究生教材或參考書。

作者簡介

  何克清,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IEEE高級會員,武漢大學軟件工程研究所所長。研究方向為“互聯(lián)網上的軟件工程”?,F任中國信息產品互操作性測評中心主任、湖北軟件評測中心主任(事業(yè)法人);國家電子技術標準化委員會軟件工程分技術委員會委員;國際標準化組織ISOJTC1/SC32中國代表;中國軟件行業(yè)協(xié)會軟件工程分會理事;武漢計算機軟件工程學會理事長;武漢市科技委專家委員會委員;國際UMTP聯(lián)盟副主席及中國UMTECC主席。曾有在國際上一流IT產業(yè)日本富士通公司軟件事業(yè)本部、日立公司軟件工廠長期工作的經歷,積累了一定的大型項目組織管理和軟件產業(yè)化經驗。何克清教授是一位既有從事計算機軟件工程教學、科學研究的創(chuàng)新能力,又具有產業(yè)化技術開發(fā)經驗和管理經驗的綜合性學術帶頭人;是我國長期從事計算機軟件工程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的知名專家。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信息系統(tǒng)的互操作問題
1.2 從含意三角形到語義三角形
1.3 本體元建模理論與方法
1.4 復雜信息資源的管理與服務模型SSCI
1.5 本書的組織結構
參考文獻
第2章 本體元模型
2.1 什么是本體
2.1.1 本體的定義
2.1.2 本體的結構與描述語言
2.1.3 本體的分類
2.1.4 本體在軟件工程中的應用
2.2 什么是元模型
2.2.1 元模型的定義
2.2.2 元模型的創(chuàng)建
2.2.3 元模型在軟件工程中的應用
2.3 什么是本體元模型
2.3.1 用本體語言描述的元模型
2.3.2 用本體語義標識的元模型
2.4 本體元模型與語義互操作
2.4.1 什么是語義互操作
2.4.2 語義Web服務
2.4.3 基于本體元模型的語義互操作
2.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本體元建模
3.1 本體元建模理論
3.1.1 基本思想
3.1.2 本體的UML承諾與表達
3.1.3 本體元建模
3.2 復雜信息資源管理技術
3.2.1 ISO/IEC 11179
3.2.2 OASIS ebXML
3.2.3 UDDI
3.3 基于本體的軟件工程
3.3.1 語義中間件技術
3.3.2 本體定義元模型ODM
3.4 SSOA相關研究
3.4.1 DII
3.4.2 SEKT
3.4.3 DERI
3.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支持語義互操作的復雜信息資源管理框架
4.1 現狀分析
4.2 國際標準IS0/IEC 19763綜述
4.3 ISO/IEC 19763—2核心模型
4.4 ISO/IEC 19763對語義互操作的支撐作用
4.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支持語義互操作的本體管理元模型
5.1 本體管理研究概述
5.2 本體注冊元模型
5.2.1 概述
5.2.2 示例分析
5.3 本體演化元模型
5.3.1 概述
5.3.2 變化模型
5.3.3 約束模型
5.3.4 變化傳播模型
5.3.5 演化信息模型
5.3.6 基于MFI的本體演化過程
5.4 本體映射元模型
5.4.1 概述
5.4.2 基于MFI的本體映射元模型
5.5 基于MFI的本體管理平臺的設計方案
5.5.1 平臺的體系結構
5.5.2 平臺使用的本體映射算法
5.6 本體管理元模型的應用
5.7 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 支持語義互操作的模型轉換與映射框架
6.1 模型轉換與模型映射
6.2 模型轉換研究概述
6.3 模型轉換形式定義
6.3.1 語法和語義轉換的形式定義
6.3.2 模型轉換討論
6.3.3 模型遷移
6.3.4 意圖轉換
6.4 模型轉換抽象框架
6.4.1 設計原則
6.4.2 模型轉換抽象框架
6.4.3 模型轉換過程模型
6.5 模型轉換技術
6.5.1 模型轉換的技術要素
6.5.2 模型構成和表示
6.5.3 PIM示例
6.5.4 轉換規(guī)則
6.5.5 基于0CL的模型查詢
6.5.6 模型轉換
6.5.7 模型可視化
6.6 模型遷移
6.6.1 建模范型進化和模型遷移
6.6.2 模型轉換和模型遷移
6.6.3 UML模型遷移的若干問題
6.7 模型映射元模型MFI-4
6.7.1 模型映射元模型(MFI-4)的基本思想
6.7.2 MFI-4中的重要概念和約定
6.7.3 LevelPair規(guī)則
6.7.4 模型轉換語言
6.7.5 模型轉換類型
6.7.6 基于MFI-4的模型映射的例子
6.8 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 支持語義互操作的過程模型管理框架
7.1 過程模型的定義
7.1.1 什么是過程
7.1.2 什么是過程模型
7.2 過程模型的互操作性注冊與管理
7.2.1 MPMR概述
7.2.2 基本模型
7.2.3 過程控制模型
7.2.4 示例分析
7.3 過程模型互操作性管理框架及其應用
7.3.1 過程模型管理框架
7.3.2 模型映射規(guī)則的管理
7.3.3 過程模型管理框架的應用
7.4 小結
參考文獻
第8章 本體元建模技術的應用
8.1 基于MFI的制造業(yè)信息化軟構件庫管理與服務平臺
8.1.1 研究背景和現狀分析
8.1.2 涉及的關鍵技術
8.1.3 系統(tǒng)解決方案
8.1.4 F臺結構和主要功能
8.2 基于MFI的生態(tài)信息管理
8.2.1 生態(tài)語義研究簡介
8.2.2 研究的任務和目標
8.2.3 系統(tǒng)概述
8.2.4 語義管理
8.2.5 相關的Web服務類型
8.2.6 水資源領域的應用
8.3 小結
參考文獻
第9章 語義互操作性測評
9.1 互操作性測評概述
9.1.1 互操作性定義
9.1.2 信息系統(tǒng)互操作性
9.2 數據層互操作性
9.2.1 數據層互操作性難點
9.2.2 數據層互操作性技術現狀
9.2.3 數據層互操作性解決方法
9.3 語義層互操作性
9.3.1 語義層互操作性難點
9.3.2 本體概念映射技術現狀
9.3.3 基于分類的本體概念映射
9.4 業(yè)務過程層互操作性
9.4.1 業(yè)務過程層互操作性難點
9.4.2 業(yè)務過程層互操作性現狀
9.4.3 基于元模型的業(yè)務過程互操作性
9.5 互操作性測試平臺原型
9.5.1 研究背景
9.5.2 互操作性測試平臺的實現
9.5.3 互操作性測試結果
9.6 小結
參考文獻
第10章 情境感知的互操作性管理技術
10.1 情境相關研究概述
10.1.1 情境感知的網絡式軟件
10.1.2 情境與情境感知
10.1.3 情境的作用
10.2 情境的元描述
10.2.1 情境模型
10.2.2 情境元模型12PES
10.2.3 擴展0WL-S描述情境信息
10.3 基于情境的語義互操作性管理
10.3.1 基本思想
10.3.2 情境感知的擴展MPMR
10.3.3 用戶主導的過程模型選擇
10.4 小結
參考文獻
第11章 總結和展望
附錄A 英漢縮寫詞對照表
附錄B 英漢術語對照表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