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扉頁
版權頁
目錄
《普通高校中文學科基礎教材》總序 溫儒敏
第一章 總論——辨章學術 考鏡源流
第一節(jié) 文獻與文獻學
一 文獻釋義
二 文獻學的內涵與外延
第二節(jié) 古典文獻學的知識架構
一 核心層面
1.校讎與曰錄學
2.版本學
3.??睂W
4.古籍編纂學
5.辨?zhèn)闻c輯佚學
6.經典詮釋學
二 一般層面
1.載體與形制
2.刊刻印刷
3.古籍典藏
三 專題層面
1.簡帛文獻
2.敦煌文獻
3.域外漢籍
4.石刻文獻
5.方志與族譜
第三節(jié) 古典文獻學的價值體現
第二章 古籍版本學
第一節(jié) 古籍版本學的定義
一 “古籍”
二 “版本”
三 “古籍版本學”
第二節(jié) 何謂“善本”
第三節(jié) 版本學有關名詞術語
一 單頁古書的版式結構
二 古書的外形結構
三 其他名稱
四 古書版本的類別
1.以刻印時間分
2.按刻印地區(qū)分
3.以刻印單位區(qū)分
4.以工藝區(qū)分
5.以內容區(qū)分
第四節(jié) 書冊制度
一 圖書簡史
1.甲骨文
2.金文屆
3.簡策
4.帛書
5.石經
二 紙的發(fā)明
三 紙書裝幀形式的演變
1.卷軸裝
2.旋風裝
3.經折裝
4.梵夾裝
5.蝴蝶裝
6.包背裝
7.線裝
第五節(jié) 雕版印刷與活字印刷
一 雕版印刷術的發(fā)明
1.有關諸說
2.幾點認識
二 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與發(fā)展
1.畢昇與泥活字
2.各種活字印刷的發(fā)展
第六節(jié) 歷代刻書狀況及特點
一 宋代刻書
1.監(jiān)本
2.公使庫本
3.家刻
4.坊刻
5.刻書特點
二 遼、金、元刻書
1.遼國刻書
2.金國刻書
3.元代刻書
三 明代刻書
1.經廠本
2.南北監(jiān)本
3.藩刻本
4.書帕本
5.毛晉刻本
6.坊刻本
7.刻書特點
四 清代刻書
1.武英殿本
2.監(jiān)本
3.官書局本
4.家刻
5.坊刻
6.刻書特點
第七節(jié) 古籍版本學基本技能
一 版本鑒定
1.基本方法舉例
2.活字印本的鑒別
3.寫本的鑒別
二 版本考訂
1.意義
2.怎樣分析版本源流、歸納版本系統(tǒng)
3.版本考訂成果的幾種表達形式
三 版本鑒定與版本考訂的辯證關系
1.目的不同
2.方法不同
3.二者之間又有機聯系
第三章 古籍目錄學
第一節(jié) 目錄與目錄學
一 “目錄”名稱的由來
二 目錄學的形成及意義
第二節(jié) 古籍目錄的功用
一 指點讀書治學的門徑
二 考察學術源流的演變
三 了解書籍的內容,查找所需圖書
四 考察書籍的源流,辨別書籍的真?zhèn)?br /> 第三節(jié) 古籍目錄分類及演變
一 《七略》與六分法
二 四部分類法的產生
三 “四分”、“五分”、“七分”法并行
四 四分法正統(tǒng)地位的確立
第四節(jié) 古籍目錄編制簡況
一 《漢書·藝文志》
二 《隋書·經籍志》
三 《舊唐書·經籍志》與《新唐書·藝文志》
四 宋代的幾部重要目錄
1.《崇文總目》
2.《中興館閣書目》及《中興館閣續(xù)書目》
3.《宋書·藝文志》
4.《郡齋讀書志》
5.《直齋書錄解題》
6.《通志·藝文略》
7.《文獻通考·經籍考》
五 明代的幾部目錄
1.《文淵閣書目》
2.《新定內閣藏書目錄》
3.《圍史經籍志》
4.《干頃堂書目》
5.《明史·藝文志》
六 《四庫全書》與《四庫全書總目》
第五節(jié) 古籍目錄的主要類型
一 從編制目的、功用上區(qū)分
1.國家書目
2.史志目錄
3.私藏目錄
二 從內容、性質上區(qū)分
1.綜合目錄
2.專科目錄
3.特殊目錄
第四章 ??睂W
第一節(jié) ??迸c??睂W
一 什么是????為什么古籍需要????
1.什么是???br /> 2.“校勘”的基本含義及歷史演變
3.??钡母驹瓌t
4.占籍??钡闹匾?br /> 二 校勘與??睂W
三 與校勘相關的幾個概念
1.??迸c校對
2.??迸c校讀
3.校勘與校讎
第二節(jié) ??钡臍v史發(fā)展與校勘學的形成建立
第三節(jié) ??钡姆椒ê鸵罁?br /> 一 古籍的基本構成
二 ??钡姆椒?br /> 1.對校
2.本校
3.他校
4.理校
三 校勘的依據
1.理論依據
2.材料依據
第四節(jié) 致誤原因和??蓖ɡ?br /> 一 訛誤現象
二 誤字通例
1.字形致誤
2.語音致誤
3.文義致誤
三 脫文通例
四 衍文通例
五 倒文通例
六 錯簡通例
第五節(jié) ??钡木唧w步驟與校記的撰寫
一 ??钡臏蕚涔ぷ?br /> 二 ??笨甲C
三 校記的撰寫
1.出校原則
2.校改方式
3.校記的撰寫
4.敘例
第五章 訓詁學
第一節(jié) 概說
一 訓詁釋義
二 訓詁的起因與發(fā)展
1.先秦時期的訓詁學
2.漢代的訓詁學
3.魏晉隋唐時期的訓詁學
4.宋元叫時期的訓詁學
5.清代的訓詁學
第二節(jié) 訓詁的內容與方法——解釋語言文字
一 解釋詞義
1.形訓
2.聲訓
3.義訓
二 解釋語法
1.解釋虛詞
2.解釋句法結構
第三節(jié) 常用的訓詁術語
一 某,某也;某者,某也;某也者,某也
二 謂
三 言
四 猶
五 曰
六 當為、當作
七 讀為、讀曰
八 讀如、讀若
九 之言(之為言)
十 謂之
第四節(jié) 分析句讀
一 什么是句讀
二 分析句讀的重要性
三 如何分析句讀
第六章 輯佚與辨?zhèn)?br /> 第一節(jié) 輯佚
一 什么是散佚文獻以及散佚文獻的類型
1.散佚之書
2.散佚之篇
3.脫佚之文
二 什么是輯佚以及輯佚工作的意義
1.恢復舊典
2.完備資料
3.保存文獻
4.存目備考
5.合力作用
三 古書散佚的原因
1.書厄說
2.文獻傳播的技術手段造成的散佚
3.文獻自身學術水平造成的散佚
4.由于觀念落后引起的散佚
5.集大成性質的書籍出現造成早期文獻散佚
四 輯佚的方法
1.鄭樵的觀點
2.輯佚的文獻資源
3.散佚文獻的認定
4.散佚文獻的檢索與搜集屆
5.輯本文獻的編排與考校
五 輯佚工作應當注意的問題
1.輯佚時可能遇到的問題
2.輯佚時應該具備的知識
第二節(jié) 辨?zhèn)?br /> 一 什么是偽書、辨?zhèn)我约氨鎮(zhèn)喂ぷ鞯闹匾?br /> 1.偽書
2.辨?zhèn)?br /> 3.辨?zhèn)蔚闹匾?br /> 二 古人作偽的原因
1.古人作偽的主觀原因
2.古人作偽的客觀條件
三 辨?zhèn)蔚姆椒?br /> 1.古人對辨?zhèn)畏椒ǖ目偨Y
2.近代以來對辨?zhèn)畏椒ǖ目偨Y
3.辨?zhèn)畏椒?br /> 四 辨?zhèn)喂ぷ鲬斪⒁獾膯栴}
1.以正確的觀念為指導
2.綜合運用多種方法
3.關注考古發(fā)現
五 正確認識偽書的價值
1.保存古代的佚書
2.保存古代的神話
3.保存古代的制度
4.保存古代的思想
5.保存古代的科技
6.保存古代的語言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