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
前言
第1章 引言
1.1 問題的本質
1.2 污染負荷分配原則
1.3 輸入量的性質
1.4 點源的質量負荷率
1.5 支流的質量負荷率
1.6 間歇質量負荷率
1.7 連續(xù)和間歇污染源的對比
參考文獻
第2章 河流與溪流
2.1 河流水文和水流
2.2 廢棄物向河流中的排放
2.3 時變參量分析
2.4 工程措施
2.5 穩(wěn)態(tài)水流方程的推導
參考文獻
第3章 河口、海灣和海港
3.1 河口的自然地貌:河口水文地理學、潮汐以及潮流
3.2 河口水質分布狀態(tài)
3.3 潮汐離散系數(shù)估算
3.4 平潮取樣
3.5 河口方程式的推導
3.6 “真實”河口——有限段(有限養(yǎng)分)模型
3.7 穩(wěn)定態(tài)有限段模型中的積極和數(shù)值離散
3.8 河口時間變量
參考文獻
第4章 湖泊
4.1 物理與水文特征
4.2 湖泊水質對輸入物質的反應
4.3 有限段(有限差分)穩(wěn)態(tài)湖泊模型
參考文獻
第5章 指示細菌、病原菌和病毒
5.1 簡介
5.2 有機物的輸入
5.3 生物衰減率
5.4 有機體的生長與衰減
5.5 環(huán)境控制
參考文獻
第6章 溶解氧
6.1 簡介
6.2 DO分析結果的主要組成部分
6.3 DO的源與匯——動力學關系
6.4 溪流和河流的溶解氧分析
6.5 溶解氧分析——潮汐河流和河口
6.6 湖泊和水庫的溶解氧分析
6.7 有限段(差分)DO模型
6.8 溶解氧的工程控制
參考文獻
第7章 富營養(yǎng)化
7.1 緒論
7.2 富營養(yǎng)化的基本機制
7.3 外在的營養(yǎng)物質源
7.4 氮磷比的重要性
7.5 簡化的湖區(qū)浮游植物群落生長模型
7.6 水生浮游植物和營養(yǎng)物質的相互作用
7.7 浮游植物-DO關系
7.8 河流與溪流富營養(yǎng)化的簡單分析——水生浮游植物
7.9 簡化的河流富營養(yǎng)化作用分析——水生附著物和根生植物
7.10 有限段模型
7.11 富營養(yǎng)控制技術
參考文獻
第8章 有毒物質
8.1 概述
8.2 水質的化學準則和標準
8.3 毒性物質分析的基本物化組成
8.4 完全混合的湖泊
8.5 河流和小溪
8.6 河口
8.7 多維水域
8.8 凈化學損失率的估算
8.9 毒性物質分析中的主要生物成分
8.10 有限差分法的運用
8.11 毒性物質的控制
參考文獻
第9章 溫度
9.1 水體溫度的重要性
9.2 額外熱量輸入
9.3 熱量平衡——來源與損失
9.4 熱平衡簡化式
9.5 溫度模型
9.6 余熱輸入的減少
參考文獻
附錄 單位換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