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我們在福州召開了第一次專題學術會議。翌年12月在廣州成立了中華醫(yī)學會婦產科分會女性盆底學組,中華醫(yī)學會會長鐘南山院士到會祝賀、指教。2007年在成都舉行了第二次學術會議,情勢已別開生面,各地學者報告了流行病學調查、基礎研究和臨床經驗,而且這一亞學科的專家隊伍業(yè)已形成,甚至可以與國際接軌。關于女性盆底學的論述、書著日漸增多,專題學習班、訓練班、學術研討會接踵而至,呈現如火如荼的可喜局面。更為重要的是,我們的同道們不僅明了美國婦科大師Telinde所說“很難設想,沒有女性泌尿學知識的醫(yī)師,能成為一流的婦科醫(yī)師”,而且已經確認,對女性盆底障礙性疾病的診治與盆底重建手術是二十一世紀婦產科醫(yī)師的必備技能。我們愿意在女性盆底學發(fā)展中推波助瀾。此書的特點是推出新觀念、新技術,與先前我們出版的書重要的不同是,突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總結,如流行病學資料、盆底解剖、基礎理論闡述以及具體的臨床方法、技術。這使我們充滿信心地開發(fā)與應用。參加撰寫各章的作者都是實際的研究者,而不僅僅是文獻綜述。女性盆底學畢竟是一個新的亞學科,它需要多學科的密切合作,從事者應具備多學科的知識和技能,突出邊緣學科的特點。此外,有關理論尚待深入,臨床技術的實施和效果也需循證和改進。鑒于此,《女性盆底學》的不足或可難免,可謂前行驛站之小結與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