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中國史學研究中的認識論問題
一 中國儒學思想史的認識論問題
二 現代歷史理論和中國傳統(tǒng)史學
三 顧頡剛史學與歷史符號學
四 儒教禮儀系統(tǒng)內非語言記號的意指和施行
五 西方漢學弧中國人文科學
六 簡述歷史哲學和歷史理論的區(qū)別
第二部分 仁學和學術倫理學
一 原始仁學的意義:《論語》文本的符號學解釋學解讀
二 《論語》作為“第一書”
三 《論語》現代讀解之認識論前提
四 《論語》讀解的“價值論”和“實踐論”
五 陽明學的現代讀解法:智仁勇的心學實踐
六 請用“仁學”代替“儒學”
七 仁學弧儒學:論孔孟區(qū)分于五經宋明的必要
八 仁學心術學和現代學術方向的關聯
九 新儒家哲學身份辨析
第三部分 倫理學和理性主義認識論
一 符號學全球化和中國人文學術
二 市場化時代和人文理論的危機
三 倫理學的新實證論方向
四 語言介質和意義構成
第四部分 法國人文理論思想新析
一 悼念保羅·利科
二 保羅·利科是當代西方哲學的一面鏡子
三 列維斯特勞斯的時代意義
四 從羅蘭·巴爾特理論名詞的翻譯談起
五 羅蘭·巴爾特是當代西方文學思想的一面鏡子
六 從“法國解釋學”到“中國解釋學”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