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她是一本好書,是因為她是上海歷史上第一本如此詳盡系統(tǒng)、及時地記敘樓宇建筑資料的書籍?;厥妆臼兰o30年代初,上海迎來了開埠以來的首次建設大樓的高潮,在沿黃浦江浦西一側,矗立起了風格迥異的幢幢高樓,勾勒出了上現(xiàn)代文明的輪廓線。遺憾的是,至今我們還未發(fā)現(xiàn)一本全面記載當時樓宇建筑資料的書籍。歷史進入了90年代,上海又迎來新一輪的建設高潮??梢钥隙ǖ卣f,在上海的歷史上,從來沒有象今天這樣如此高速度地建起這么多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廈。30年代初完成建造的黃浦江沿岸大廈的總建筑面積才不過22萬平方米,而在現(xiàn)在的浦東、每幢大樓的平均建筑面積都在4尤平方米上,僅金茂大廈一幢樓的建筑面積達29萬平方米,已超過了外灘沿江大樓建筑面積的總和。然而,即使是一個國際性的大都市,其對大樓數(shù)量的需求也是有限度的。上海市不需要,也不可能長期按目前的規(guī)模持續(xù)下去,因此,這是上海建筑史上一段少見的建設高峰期。為了不再給歷史留下遺憾,作此樓譜,留作紀念,很有價值。因此,《東上海名樓譜》一書對我國建筑界、史學界、房地產界乃至廣大市民而言都是彌足珍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