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一輩子就忙著賺錢,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樣做不算很錯。因為在市場經濟里,一個人沒有錢連生存都會有問題,不賺錢怎么能行。但是賺錢不是目的,享受才是目的。而除了靠錢得到享受,還有許許多多不用錢也能夠得到的享受。有些享受有錢也得不到,跟錢完全無關。所以我們要學習,要研究如何得到快樂。陳惠雄教授的這《陳惠雄解讀快樂學》很充分地討論了這個問題。討論了如何從美得到享受,討論了婚姻、家庭、健康、旅游等和快樂的關系。這方面不需要我多說。作為《陳惠雄解讀快樂學》的序言,我補充一點:從全社會的角度看如何追求快樂。我提出來的目標是使全社會的快樂總量極大化。一個人的快樂與否往往和他周圍所處的環(huán)境有關。所謂的環(huán)境主要是人的環(huán)境。如果沒有人跟他搗亂,他就會活得快樂一些。反之如果人人跟他過不去,找他的毛病,誣蔑他,侮辱他,搞斗爭,讓他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他自己再有本事,再懂得怎么追求快樂,也都沒用。所以說一個人快不快樂不光和自己懂不懂快樂有關,更和周圍環(huán)境、和周圍的人有關。或者說,和周圍的人懂不懂幫助別人得到快樂有關。因此快樂是一個社會問題,不光是一個個人問題,每個人要為自己追求快樂,還要懂得幫助別人追求快樂。最后是全社會快樂總量的極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