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貴,男,1963年11月生,四川彭州人。教授。1984年7月畢業(yè)于武漢理工大學非金屬采礦工程專業(yè),獲工學學士學位。1987年9月入東北工學院(現(xiàn)東北大學)研究生院學習,師從劉興國教授,研究方向為放礦理論;1990年1月畢業(yè)。并獲工學碩士學位。1994年2-8月。在加拿大勞倫琴大學(LaU rentian Urliversity)作訪問學者。1998年7月至2001年7月,作為中央國家機關第二批援藏干部,在西藏自治區(qū)建設廳工作。2001年7月,回西南科技大學工作,主要從事地下采礦方法特別是崩落法放礦理論與應用研究,在放礦理論及礦石損失貧化經濟評價與分析等方面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冶金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獎勵?,F(xiàn)任西南科技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劉興國,1926年生,遼寧凌海人。1953年畢業(yè)于東北工學院(現(xiàn)東北大學)采礦工程專業(yè),并留校任教;1983年晉升教授;1991年退休,接受返聘。專事科研工作;1999年起,擔任科研組校內顧問。多年致力于教學和科研工作,先后講授“采礦工程”“礦山企業(yè)設計原理”等6門課程;完成“玉石洼鐵礦采礦技術攻關”“鏡鐵山鐵礦無貧化放礦”等科研課題23項:公開發(fā)表《崩落礦巖移動規(guī)律》等學術論文60余篇;出版《放礦理論基礎》《金屬礦床地下開采》等學術著作6部;獲國家、?。ú浚?、市級科研成果一、二、三等獎共19項。于國立,男,1965年8月生,河北省南皮縣人。1987年畢業(yè)于東北工學院(現(xiàn)東北大學)采礦系采礦工程專業(yè),并分配至酒泉鋼鐵(集團)公司鏡鐵山礦工作。在礦山工作期。歷任技術員、副科長、科長、副總工程師和副礦長等職?,F(xiàn)為酒鋼技術中心礦物研究所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