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一個極端多樣化的國家,擁有眾多不同的追求,大相徑庭的信仰,判然有異的風俗和異彩紛呈的觀點?!稇T于爭鳴的印度人》是諾貝爾獎得主、經濟學家阿馬蒂亞·森的一部發(fā)人深省的論文選集。該書從印度由來已久的爭鳴傳統(tǒng)這一角度出發(fā),提綱挈領地表明了了解當代印度—— 包括其生機勃勃的民主制度——的必要性。爭鳴傳統(tǒng)不僅影響了印度文學、文化、政治、科學與數學發(fā)展的歷史,而且還影響了構威其宗教多樣性之基礎的知識多元主義。知識多元主義包括屬于印度教哲學范圍之內的非正統(tǒng)見解,也包括印度的其他宗教經驗,從佛教、耆那教和無神論在早期的盛行,到與外來宗教尤其是伊斯蘭教的具有建設性的遭遇,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要想理解當代印度所面臨的政治、社會、文化與經濟挑戰(zhàn),就應當充分認識其多元主義的、相互作用的和生生不息的傳統(tǒng)。森認為,通過互動進程,特別是在后殖民世界,外來觀點也會對民族本體認知產生影響。西方往往將印度視為一個具有無窮無盡的精神性和無緣無故的神秘主義的地方。然而,印度具有懷疑主義和追求理性的悠久傳統(tǒng),除了在數學、天文學、語言學、醫(yī)學和政治經濟學等世俗領域的貢獻之外,或許還擁有所有文明古國之中規(guī)模最為龐大的不可知論和無神論文獻。森還論述了印度豐富的知識遺產的方方面面,包括從公元前四世紀和前三世紀的僑底利耶與阿育王直至十六世紀的阿克巴所概述的經世治國哲學:印度在公元第一千紀與中國之密切關系的歷史及其至今依然存續(xù)的重要意義:印度古老而嚴謹的歷法:薩蒂亞吉特·拉伊的電影:具有遠見卓識的詩人羅賓德羅納特·泰戈爾與莫漢達斯·甘地之間關于印度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辯論。森認為,理解和利用印度豐富的爭鳴傳統(tǒng),對于印度民主制度的成功,對于捍衛(wèi)其世俗政治,對于消除各種與階級、種姓、性別及社群有關的不平等現象,對于南亞次大陸的和平事業(yè),都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