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達《一八八五——一九五六》,字遇夫,號積微,湖南長沙人。著名語言文字學家和史學家。五歲從父讀書,對訓詁和史書頗有興致。十二歲時與伯兄一同考入湖南時務學堂,從梁啟超習《孟子》火公羊傳》諸書,同班同學有蔡鍔、范源濂等。十五歲受業(yè)于葉德輝、胡一兀儀,學問日益精進,遂矢志于訓詁之學。十七歲治《周易》,輯成《周易古義》一書。一九○五年,派往日本留學,受同縣友人楊懷中《昌濟》影響,決心系統(tǒng)學習「歐洲語言及諸雜學。武昌起義后返國,在長沙各校教授中國文法與外文。一九一九年湖南驅張《敬堯》運動時,楊樹達為教職員代表,毛澤東為公民代表。一九二一年起先后任教于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大學??箲?zhàn)爆發(fā)后,受聘于湖南大學;翌年,舉家隨校遷往辰溪??箲?zhàn)勝利后,隨校復員回長沙,任湖南大學文法學院院長。一九四八年受聘于中山大學。新中國成立后,院系調整,任湖南師范學院歷史系教授,兼任湖南文史館館長。一九五六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