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ency Syndrome)即艾滋病。自我國1985年發(fā)現(xiàn)首例艾滋病以來,目前已有100萬人感染了HIV,較早的HIV感染者已進入發(fā)病期,甚至有的已經死亡,第二代(母嬰傳播)艾滋病也相繼出現(xiàn)。臨床各科醫(yī)師都面臨著嚴峻的診治任務,迫切需要一本運用國內艾滋病患者一手資料的臨床影像診斷專著作為參考。從國內發(fā)表的艾滋病病例報道來看,缺乏系統(tǒng)性,一致性,全面性地闡述,與國外的艾滋病文獻質量相差甚遠,證明我國臨床醫(yī)學影像診斷方面對艾滋病知識的認識不足。因此,這本《艾滋病臨床與影像診斷》的出版很適時,很有必要。艾滋病以及密切相關的機會性感染或腫瘤影像表現(xiàn),在歐美國家的醫(yī)學文獻中已有很多描述,而我國的資料還非常缺乏,因此有必要借鑒國外的研究方法,結合國內病例特點進行綜合闡述。李宏軍教授曾在英國對艾滋病臨床影像進行系統(tǒng)研究,積累了大量的系統(tǒng)的國內艾滋病臨床一手資料,特別經典的艾滋病眼底血管影像、系統(tǒng)資料,在國內外也是罕見的?,F(xiàn)在他們把自己的知識、經驗和資料整理成文,呈獻給國內臨床影像和醫(yī)療同道,為醫(yī)學影像學研究開辟了一個新的領域,填補丁艾滋病臨床與醫(yī)學影像學著作的一項空白,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工作。雖然有些疾病如結核病、卡波濟氏肉瘤、淋巴瘤等的臨床影像學表現(xiàn),已為相關專業(yè)人士所熟知,但它們與艾滋病有密切關系并有相對特殊的表現(xiàn)。很多艾滋病相關性機會性感染,如卡氏肺囊蟲病、弓形蟲病、隱球菌等都因在免疫健全的人群中很少見,人們尚不夠了解;有些艾滋病相關的疾病,如結核病、鵝口瘡或口腔毛狀黏膜的白斑等,在臨床或影像鑒別診斷中還有困難。這些疾病,多是艾滋病診斷的指征性疾病或者是HIV感染的征兆性表現(xiàn),需要人們不斷地認識和熟悉。這本《艾滋病臨床與影像診斷》對艾滋病相關并發(fā)癥的疾病譜作了全面介紹,并對上述疾病的臨床癥狀、影像表現(xiàn)、診斷標準、方法、鑒別要點均有詳細描述,對有關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也作了探討。因此,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用性,反映了艾滋病防治研究的最新水平,非常適合廣大醫(yī)務人員,尤其是臨床和影像醫(yī)師的寶貴參考資料。此書在第一篇中詳細闡述和評價了各器官中艾滋病研究的基本理論,包括艾滋病的歷史、流行病學、病理學與臨床的關系等方面的最新進展及有關的基礎知識;分系統(tǒng)闡述和評價了艾滋病合并相關性機會性感染和腫瘤的臨床及影像表現(xiàn),診斷方法和依據等。這些內容對于臨床各科醫(yī)師,影像醫(yī)學,都很有幫助。我相信這本獨具特色的專著對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尤其是臨床與影像醫(yī)學診斷方面,將有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