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ね贰つ岵桑‵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于1844年10月15日出生在德國薩克森邦的一個新教牧師家庭。他的前半生經(jīng)歷很簡單,似乎和當時德國一般知識分子并無不同。從二十歲到二十四歲,他先后在波恩大學、萊比錫大學專修古典語言學。從二十五歲到三十四歲,他在瑞士巴塞爾大學任古典語言學教授。三十四歲以后,尼采的生涯出現(xiàn)傳奇式的轉折。他辭去教職,遁入山林,在自愿的流放中寫作他驚世駭俗的書籍。他那敏感的神經(jīng)時而被與世隔絕的可怕的孤獨感折磨得發(fā)狂,時而因如潮涌現(xiàn)的思想而興奮得發(fā)狂,十年之后。他真的瘋了。這位詩人哲學家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精神病患者。在神智癱瘓中又活了十年后,1900年8月25日,尼采在魏瑪與世長辭。尼采一生的創(chuàng)作大約可分為三個時期:1870—1876年。這時他崇尚哲學家叔本華和音樂家瓦格納,批判蘇格拉底,反對19世紀彌漫歐洲的“學究氣”,反對德國精神的“貧困化”,為缺乏“力”、“生命的充盈”和“天才”而深感惋惜。《悲劇的誕生》和《不合時宜的考察》等,是他這一時期的主要作品。1876-1882年。這一時期的尼采是懷疑論者、心理學家和啟蒙意義上的分析學家。他在哲學上逐漸否定了叔本華的悲觀主義;在人性和音樂方面則同瓦格納分了手,他主張音樂應從宗教轉化為具有真正意義的哲學學科。這一時期的王要作品有《人性的,太人性的》、《朝霞》和《快樂的知識》等。1883—1889年。這是尼采之所以是尼采的關鍵時期。他拋棄了以往哲學家的影響,開始獨創(chuàng)自己的哲學體系,他試圖克服對真理的熱情。他用“權力意志”、“同一物的永恒輪回”等大論題取代了先前啟蒙主義式的懷疑論,繼查拉圖斯特拉的“偉大肯定”之后,開始了“重估一切價值’’的壯舉。這一時期的作品有:《善惡的彼岸》、《道德的譜系》、《偶像的黃昏》、《反基督徒》、《看哪這人》以及未完成的哲學總結性著作《權利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