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網絡與數(shù)據通信網絡組建與管理計算機網絡(第2版)

計算機網絡(第2版)

計算機網絡(第2版)

定 價:¥34.90

作 者: 吳功宜
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21世紀大學本科計算機專業(yè)系列教材
標 簽: 工業(yè)技術 綜合

ISBN: 9787302144434 出版時間: 2007-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85*230 頁數(shù): 430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教材可以適用于國內大多數(shù)普通高校計算機及相關專業(yè),以及不同教學條件學校的網絡課程教學的需要。從2003年8月該書第一版出版到2006年10月,共重印了12次,發(fā)行了9萬余冊,已經有近百所大學使用。典型的網評有:“在我讀過的計算機網絡教材中,這本書在結構上是最符合初次接觸網絡技術的學生需要的,層次清楚,內容比較連貫,在書中一般不容易接受的概念,作者用通俗的例子加以說明,尤其是分析典型的FTP協(xié)議來總結網絡的工作原理,很有創(chuàng)意。我相信,通過一段時間,讓大家了解這本書的特點,這本書會被國內很多大學的教師和學生接受的。” 教材編寫的主要特點是: l編寫的指導思想明確,內容以網絡技術基本概念與基本方法為主干,同時力求反映網絡技術最新研究與發(fā)展成果。教材體系規(guī)劃的過程中注意了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yǎng)。 l教材寫作中注意做到概念準確,語言簡潔,圖文并茂,全書結構符合學生循序漸進學習和自學的要求。 l教材內容定位準確,難易適中,配套教材齊全,能夠適應國內不同地區(qū)、不同條件學校網絡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擴大了教學研究成果的收益面。

作者簡介

  吳功宜,南開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從事無線電物理、數(shù)據通信、計算機網絡與信息系統(tǒng)方向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圖書目錄

第1章 計算機網絡概論1
1.1計算機網絡的形成與發(fā)展1
1.1.1計算機網絡發(fā)展階段的劃分1
1.1.2計算機網絡的形成2
1.1.3網絡體系結構與協(xié)議標準化的研究4
1.1.4Internet的應用與高速網絡技術發(fā)展5
1.1.5寬帶網絡與無線網絡的研究與發(fā)展 7
1.2計算機網絡定義與分類11
1.2.1計算機網絡定義的基本內容11
1.2.2計算機網絡的分類11
1.3計算機網絡結構13
1.3.1計算機網絡結構的基本概念13
1.3.2現(xiàn)代網絡結構的特點15
1.4計算機網絡的拓撲構型16
1.4.1計算機網絡拓撲的定義16
1.4.2計算機網絡拓撲的分類16
1.5分組交換技術的基本概念17
1.5.1線路交換的基本概念17
1.5.2存儲轉發(fā)交換的特點19
1.5.3數(shù)據報方式與虛電路方式20
1.6典型計算機網絡23
1.6.1ARPANET23
1.6.2NSFNET24
1.6.3Internet25
1.6.4Internet 2 26
1.7網絡計算研究與應用的發(fā)展27
1.7.1網絡計算的基本概念27
1.7.2移動網絡計算的研究與應用28
1.7.3多媒體網絡的研究與應用31
1.7.4網絡并行計算的研究與應用34
1.7.5存儲區(qū)域網絡的研究與應用36
小結37
習題37
第2章 網絡體系結構與網絡協(xié)議40
2.1網絡體系結構的基本概念40
2.1.1網絡協(xié)議的概念40
2.1.2協(xié)議、層次、接口與體系結構的概念42
2.1.3網絡體系結構的研究方法43
2.2OSI參考模型44
2.2.1OSI 參考模型的基本概念44
2.2.2OSI參考模型的結構45
2.2.3OSI參考模型各層的功能46
2.2.4OSI環(huán)境中的數(shù)據傳輸過程47
2.2.5面向連接服務與無連接服務49
2.3TCP/IP參考模型51
2.3.1TCP/IP參考模型的發(fā)展51
2.3.2TCP/IP參考模型各層的功能52
2.4OSI參考模型與TCP/IP參考模型的比較54
2.4.1對OSI參考模型的評價54
2.4.2對TCP/IP參考模型的評價55
2.5網絡與Internet協(xié)議標準組織與管理機構55
2.5.1網絡協(xié)議標準組織55
2.5.2RFC文檔、Internet草案與Internet協(xié)議標準56
2.5.3Internet管理機構58
2.6一種建議的參考模型59
小結60
習題60
第3章 物理層63
3.1物理層與物理層協(xié)議的基本概念63
3.1.1物理層的基本概念63
3.1.2物理層基本服務功能64
3.1.3物理層向數(shù)據鏈路層提供的服務64
3.2數(shù)據通信的基本概念65
3.2.1信息、數(shù)據與信號65
3.2.2數(shù)據傳輸類型與通信方式68
3.2.3傳輸介質的主要類型72
3.3數(shù)據編碼技術78
3.3.1數(shù)據編碼類型78
3.3.2模擬數(shù)據編碼方法78
3.3.3數(shù)字數(shù)據編碼方法81
3.3.4脈沖編碼調制方法83
3.4基帶傳輸技術84
3.4.1基帶傳輸?shù)亩x84
3.4.2通信信道帶寬對基帶傳輸?shù)挠绊?5
3.4.3數(shù)據傳輸速率的定義與信道速率的極限86
3.5頻帶傳輸?shù)幕靖拍?8
3.6多路復用技術89
3.6.1多路復用技術的分類89
3.6.2頻分多路復用89
3.6.3波分多路復用90
3.6.4時分多路復用91
3.7同步數(shù)字體系SDH94
3.7.1SDH發(fā)展的背景94
3.7.2SDH速率體系95
3.7.3SDH的主要技術特點98
小結98
習題98
第4章 數(shù)據鏈路層102
4.1差錯產生與差錯控制方法102
4.1.1設計數(shù)據鏈路層的原因102
4.1.2差錯產生的原因和差錯類型103
4.1.3誤碼率的定義104
4.1.4檢錯碼與糾錯碼104
4.1.5循環(huán)冗余編碼工作原理105
4.1.6差錯控制機制108
4.2數(shù)據鏈路層的基本概念110
4.2.1物理線路與數(shù)據鏈路110
4.2.2數(shù)據鏈路層的主要功能110
4.2.3數(shù)據鏈路層向網絡層提供的服務111
4.3面向字符型數(shù)據鏈路層協(xié)議實例111
4.3.1數(shù)據鏈路層協(xié)議的分類111
4.3.2面向字符型協(xié)議實例——BSC112
4.4面向比特型數(shù)據鏈路層協(xié)議實例——HDLC115
4.4.1HDLC產生的背景115
4.4.2數(shù)據鏈路的配置方式和數(shù)據傳送方式115
4.4.3HDLC的幀結構116
4.4.4數(shù)據鏈路層的工作過程120
4.5Internet中的數(shù)據鏈路層124
4.5.1Internet數(shù)據鏈路層協(xié)議124
4.5.2PPP協(xié)議125
小結127
習題128
第5章 介質訪問控制子層131
5.1局域網與城域網的基本概念131
5.1.1決定局域網與城域網性能的三要素131
5.1.2局域網拓撲結構類型與特點132
5.1.3傳輸介質類型與介質訪問控制方法135
5.1.4IEEE 802參考模型135
5.2Ethernet局域網137
5.2.1Ethernet的發(fā)展137
5.2.2Ethernet幀結構與工作流程分析139
5.2.3Ethernet實現(xiàn)方法146
5.2.4Ethernet物理地址147
5.2.5網絡協(xié)議分析器及其應用148
5.3令牌總線與令牌環(huán)網150
5.3.1令牌總線網的基本工作原理150
5.3.2令牌環(huán)網與FDDI151
5.4高速局域網的工作原理153
5.4.1高速局域網的研究方法153
5.4.2快速以太網155
5.4.3吉比特以太網156
5.4.410Gbps Ethernet158
5.5交換式局域網的工作原理160
5.5.1交換式局域網的基本結構160
5.5.2局域網交換機的工作原理161
5.5.3局域網交換機的技術特點163
5.6虛擬局域網的工作原理164
5.6.1虛擬網絡的概念164
5.6.2虛擬局域網的實現(xiàn)技術164
5.7無線局域網168
5.7.1無線局域網的應用168
5.7.2紅外無線局域網170
5.7.3擴頻無線局域網170
5.7.4無線局域網標準IEEE 802.11172
5.8局域網互聯(lián)與網橋的基本工作原理175
5.8.1局域網互聯(lián)的基本概念175
5.8.2網橋的基本工作原理176
5.8.3網橋的層次結構177
5.8.4網橋的路由選擇策略179
5.8.5網橋與廣播風暴181
5.8.6多端口網橋與第二層交換183
小結184
習題184
第6章 網絡層189
6.1網絡層與網絡互聯(lián)的基本概念189
6.1.1網絡層基本概念189
6.1.2網絡互聯(lián)的基本概念190
6.2IP地址191
6.2.1IP地址的基本概念與地址標識方法的演變191
6.2.2標準分類的IP地址193
6.2.3子網與超網的基本概念199
6.2.4無類域間路由CIDR技術209
6.2.5專用IP地址與網絡地址轉換NAT技術212
6.3IP分組交付和路由選擇216
6.3.1IP分組交付216
6.3.2路由選擇的基本概念217
6.4Internet的路由選擇協(xié)議220
6.4.1自治系統(tǒng)與路由選擇協(xié)議220
6.4.2典型內部網關協(xié)議RIP與OSPF222
6.4.3典型外部網關協(xié)議BGP229
6.5IP協(xié)議231
6.5.1IP協(xié)議的特點231
6.5.2IP數(shù)據報結構與報頭格式233
6.5.3IP數(shù)據報的分片與重組236
6.6地址解析239
6.6.1IP地址與物理地址的映射239
6.6.2地址解析協(xié)議241
6.6.3反向地址解析協(xié)議244
6.7路由器與第三層交換244
6.7.1路由器的基本功能244
6.7.2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245
6.7.3路由器的結構247
6.7.4第三層交換249
6.8ICMP協(xié)議252
6.8.1ICMP的作用與特點252
6.8.2ICMP報文類型253
6.8.3ICMP差錯控制功能253
6.9IP多播與IGMP協(xié)議257
6.9.1IP多播的基本概念257
6.9.2IGMP協(xié)議259
6.9.3多播路由器與IP多播中的隧道技術260
6.10IPv6與IPSec261
6.10.1IPv6協(xié)議的主要特點261
6.10.2IPv6地址表示方法264
6.10.3IPv6與IPv4報頭的比較265
6.10.4從IPv4到IPv6過渡的基本方法266
6.10.5IPSec協(xié)議269
小結270
習題270
第7章 傳輸層275
7.1網絡環(huán)境中分布式進程通信的基本概念275
7.1.1單機系統(tǒng)中的進程通信方法276
7.1.2網絡環(huán)境中分布式進程通信的特點277
7.1.3網絡應用程序進程間相互作用的客戶/服務器模式279
7.1.4進程通信中客戶/服務器模式的實現(xiàn)方法281
7.2傳輸層的基本功能283
7.2.1傳輸層端到端通信的概念283
7.2.2傳輸層協(xié)議的基本功能284
7.2.3網絡服務與服務質量285
7.3用戶數(shù)據報協(xié)議288
7.3.1UDP協(xié)議的主要特點288
7.3.2UDP的基本工作過程289
7.3.3UDP端口號分配方法291
7.3.4UDP數(shù)據報格式293
7.4傳輸控制協(xié)議294
7.4.1TCP協(xié)議的主要特點294
7.4.2TCP的端口號分配和Socket地址296
7.4.3TCP報文段格式296
7.4.4TCP傳輸連接建立與釋放298
7.4.5TCP流量與擁塞控制301
7.4.6TCP差錯控制305
7.4.7TCP的計時器308
小結310
習題310
第8章 應用層313
8.1應用層協(xié)議的基本概念313
8.1.1主要的應用層協(xié)議313
8.1.2TCP/IP協(xié)議族及協(xié)議之間的關系314
8.2域名系統(tǒng)314
8.2.1域名系統(tǒng)的基本概念314
8.2.2域名服務器的層次結構317
8.2.3域名解析319
8.2.4域名系統(tǒng)性能優(yōu)化321
8.3Email服務322
8.3.1Email的概念322
8.3.2Email服務工作過程323
8.3.3Email協(xié)議的發(fā)展324
8.3.4簡單郵件傳送協(xié)議325
8.3.5郵件讀取協(xié)議325
8.4FTP服務326
8.4.1FTP的概念326
8.4.2FTP服務的工作過程327
8.4.3匿名FTP服務327
8.4.4FTP客戶程序328
8.5WWW服務328
8.5.1WWW服務的基本概念328
8.5.2超文本、超媒體與超文本標記語言330
8.5.3URL與信息定位333
8.5.4WWW瀏覽器333
8.5.5WWW基本工作過程與協(xié)議層次337
8.6播客、博客、網絡即時通信與網絡電視服務337
8.6.1新聞與公告類服務337
8.6.2播客服務338
8.6.3博客服務340
8.6.4網絡即時通信服務341
8.6.5網絡電視服務342
8.7典型應用層協(xié)議FTP的分析343
8.7.1FTP模型與測試分析環(huán)境343
8.7.2FTP控制連接建立過程的協(xié)議分析345
8.7.3FTP用戶登錄身份驗證過程的協(xié)議分析348
8.7.4FTP數(shù)據連接建立過程的協(xié)議分析352
8.7.5FTP數(shù)據傳輸過程的協(xié)議分析353
8.7.6FTP連接釋放過程的協(xié)議分析358
小結361
習題361
第9章 網絡安全與網絡管理技術365
9.1網絡安全的重要性與研究的主要問題365
9.1.1網絡安全的重要性365
9.1.2網絡安全研究的主要問題368
9.1.3網絡安全標準375
9.2加密與認證技術375
9.2.1密碼算法與密碼體制的基本概念376
9.2.2對稱密碼體系378
9.2.3非對稱密碼體系379
9.2.4數(shù)字信封技術381
9.2.5數(shù)字簽名技術382
9.2.6身份認證技術的發(fā)展384
9.3防火墻技術385
9.3.1防火墻的基本概念385
9.3.2包過濾路由器386
9.3.3應用級網關的概念389
9.3.4防火墻的系統(tǒng)結構391
9.4網絡防攻擊與入侵檢測技術394
9.4.1網絡攻擊方法分析395
9.4.2入侵檢測的基本概念397
9.4.3入侵檢測的基本方法398
9.5網絡文件備份與恢復技術400
9.5.1網絡文件備份與恢復的重要性400
9.5.2網絡文件備份的基本方法400
9.6網絡防病毒技術401
9.6.1造成網絡感染病毒的主要原因401
9.6.2網絡病毒的危害402
9.6.3典型網絡防病毒軟件的應用402
9.6.4網絡工作站防病毒方法403
9.7網絡管理技術404
9.7.1網絡管理的基本概念404
9.7.2OSI管理功能域405
9.7.3簡單網絡管理協(xié)議408
小結410
習題411
附錄A RFC文檔414
附錄B 參考答案418
附錄C 詞匯索引421
參考文獻431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