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中國目前發(fā)現(xiàn)成體系的最早的文字。自1899年發(fā)現(xiàn)一百年以來,甲骨學在文字考釋、商史研究、考古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對甲骨文字本身形義關系的研究卻不夠,更沒有在窮盡性測查之基礎上討論形義關系的論著。全面研究甲骨文形義關系,直接關系到對卜辭的理解,關系到對古漢字內在規(guī)律和系統(tǒng)等根本問題的認識,所以,是甲骨文字學領域亟待探討、研究的關鍵問題之一。鑒于上述情況,本書從文字學的角度系統(tǒng)研究甲骨文字的形義關系,在這方面做一些探索。本書在窮盡性測查的基礎上,從各個角度全范圍地描述了一期甲骨文( 主要是卜辭)形義之間的各種關系的狀況,并從中努力探求卜辭形義關系中的理論問題。具體的做法是按照《摹釋總集》選出已識的不重復的一期全部甲骨文字 2702個,一個字作一張卡片,在卡片的反面記錄異體字和該字的其他義項,然后按照字(詞)義系統(tǒng)(本義、引申義、假借義等)分別做出字表,再進一步分析一期卜辭的形義關系。論文分四章:第一章是緒論。包括選題宗旨與文獻綜述、指導理論三部分。第二章,工作步驟及判定詞義的原則及方法。本書使用判定字義的方法有7種。第三章,從形式和詞義使用的狀況兩方面分別描寫一期卜辭以形表義的情況。第四章,從甲骨文形義關系狀況和理論探求兩方面分別得出有關的結論。本書最后有4個“附錄”:(一)本義字表,收305字;(二)引申義字表,收210字;(三)假借義字表,收1045字;(四)為韓國甲骨學的發(fā)展而作表“ 《甲骨文合集》(1—6冊)中韓國漢字的讀音及它們在6部工具書中的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