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文物考古藝術與生命精神:對中國青銅時代青銅藝術的解讀

藝術與生命精神:對中國青銅時代青銅藝術的解讀

藝術與生命精神:對中國青銅時代青銅藝術的解讀

定 價:¥49.80

作 者: 喬遷 著
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金屬器

ISBN: 9787543462274 出版時間: 2006-10-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16開 頁數: 206 字數:  

內容簡介

  探尋先民的足跡:青銅藝術的時空定位中國青銅藝術的發(fā)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經歷了發(fā)生、發(fā)展到變化的過程,又因地域、族群和時代變化,在器型、裝飾手法方面有不同的變化。這里,我們可以設定兩條分期的標準,一是按技術層面來分,二是按器型裝飾的類型來分。這可能在某些時段與朝代更迭相符,也可能某些時段不符。按法國東方藝術史學家巴贊的分法,中國青銅時代可劃分為三個時期。一是原始期,二是古典時期,三是衰落期。原始期是指從青銅器出現(xiàn)至商早期;古典時期是指從商中期至西周;衰落期指東周以后。從青銅器藝術發(fā)展的表象看,這是無可辯駁的分法。“考古發(fā)現(xiàn)最早的青銅器是甘肅東鄉(xiāng)林家馬家窯類型出土的刀子,據激 光光譜分析為錫青銅”,我們可以把青銅藝術的發(fā)生期上溯非常久遠。從青銅時代的分期來看,其原始階段有發(fā)生學的意義,在技術層面上處于較基礎的時期。“金屬器物之顯著的重要性的最早證據—在有中心性的考古遺址中與 貴族階級關連的鑄造的青銅禮器與兵器——發(fā)現(xiàn)于河南西部的二里頭文化?!倍镱^青銅器的出土,使我們掌握了大量與文化背景相連的證據。“供給了我們了解青銅時代里真正的意義的第一條線索?!鼻嚆~時代的結束是以鐵器作為生產工具代表一個新的生產力到來為標志,還是以青銅器退出主要歷史舞臺為標志呢?在《國語·齊語》里,管仲說過“美金以鑄劍戟,試諸狗馬;惡金以鑄鋤夷斤,試諸土壤!”惡金即指鐵,可見鐵在春秋已經出現(xiàn)。“河北興隆縣壽王墳村出土的八十七件各種工具的鐵范。計有鋤范、雙鐮范、范、斧范、雙鑿范、車具范等?!边@些戰(zhàn)國時代鐵器的大量出土,充分說明春秋戰(zhàn)國之際新的生產力已經到來,農業(yè)文明形態(tài)的封建國家已經形成,由此,可把青銅時代劃定在春秋戰(zhàn)國之交。戰(zhàn)國時期,青銅依舊是在社會生活占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還是藝術的最重要門類,直到秦漢才為陶等取代。但是,從青銅時代作為一個完整的文明形態(tài)的界定來說,在這里還是傾向于把下限劃在春秋戰(zhàn)國之交。對于夏商周三代的關系,有兩種主要的觀點。按近幾十年來流行的說法,認為是后一個朝代取代前一個朝代的單線遞進;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夏商周三代在時序上有先后,但也有并行時期,主要是三個權力集團斗爭融合的歷史過程,只是在某一時期,一個權力集團占主導地位,歷史便以之命名。我較贊成后者的觀點,這比較符合文明初始階段人類社會狀況的實 際。國家不可能單獨出現(xiàn),部落聯(lián) ……

作者簡介

  喬遷,1968年生于江蘇省徐州市。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雕塑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北方工業(yè)大學藝術副教授,中國雕塑專業(yè)委員會會員,《雕塑》雜志“理論研究”欄目主持人,《中國雕塑年鑒》副主編。曾參與香港回歸《永遠盛開的紫荊花》、中華世紀壇主雕《中華千秋頌》的創(chuàng)作。作品先后入選“青年雕塑家八人作品展”、“99回響——中國雕塑藝術展”、“首屆、二屆、三屆中國雕刻大賽”、“東陽國際木雕大賽”、“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等幾十次國內外藝術展。并舉辦“鄉(xiāng)村的記憶——喬遷雕塑作品展”、“守望鄉(xiāng)村——喬遷大地藝術展”、“又見彩虹——喬遷大地藝術展”等個人展。在國內各主要藝術刊物公開發(fā)表論文二十余篇、作品數十幅。中央電視臺、新疆衛(wèi)、福建東南電視臺、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等多次專訪。曾應意大利文化部、英國倫敦藝術大學、比利時拉娜藝術中心等邀請多次赴歐洲多國進行考察和學術交流。曾應邀在北京大學、南京大學、西藏大學、新疆藝術學院、大連大學、北京服裝學院、燕山大學等多所院校舉辦學術講座。很多作品被國內外收藏機構和個人收藏。

圖書目錄

緒論:藝術與生命精神
寫作的動機和現(xiàn)實意義
幾個基本概念
何謂中國古典藝術
何謂藝術中的生命精神
何謂藝術理想

第一章 青銅時代藝術研究的回顧
青銅時代藝術研究概況
歷史的遺憾
文明的塵封

第二章 青銅鑄就的文明豐碑
以“青銅”為名的時代
天工之作
探尋先民的足跡:青銅藝術的時空定位
鼎銘尊象,敬天親人
國之重器
通天之途
永恒的圖像
型制風貌
文飾風采
時運交移,質文代變:青銅藝術的風格流變

第三章 人文晨曦:青銅時代社會形態(tài)論
青銅文明的溫床:夏商周的自然環(huán)境
青銅時代的地域觀念
荒蠻將逝,文明初始
青銅時代社會形態(tài)的歷史定位

第四章 對宇宙和生命的追問
天地之間的思考
天地方圓
易,生生不息
有命在天:先民的宗教觀
薩滿的宇宙
生殖——生命延續(xù)的秘密
尊祖敬宗
圖騰:崇神尚力的物化形態(tài)
敬畏生命:中華文化早期的生態(tài)倫理觀
生死命題的思考

第五章 神與物游:青銅藝術的形式魅力
材美工巧
在器型和裝飾之間
擬容取心,象其物宜
一物兩體,兩體究一
生命的凝鑄
程式——成熟和魅力

第六章 有虔秉鉞,如火烈烈:青銅藝術的審美品格
血火間的悲劇情結
道法自然——秩序和調諧
神秘之韻
莊嚴的世界,崇高的情懷
生命精神的映射

第七章 生命絕唱:對青銅時代青銅藝術發(fā)展終結的思考
涅槃與更生
時代風氣的嬗變
人類審美文化的永久定格
古典光輝的永恒
東方審美特質的塑造
科技先聲
立卦造書:漢字初成
古典的殊途同歸:商周藝術與古希臘藝術的比較
互識互補:比較的意義
古典:以希臘的名義
希臘藝術的土壤:文明的特征
藝術形態(tài)的比較
石刻的史詩和銅鑄的文明
模仿與取意
尺度準則和心理程序
神人同形和萬物有靈
趨靜和尚動
在人和宇宙之間的選擇

結論
附錄:夏商周斷代年表
參考文獻
圖片欣賞:奇異瑰麗的青銅藝術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