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甲骨文出土于河南省安陽市西北五里屯村,歷史上稱作“殷虛”,是商代晚期都城。自盤庚遷都復興至牧野之戰(zhàn)被倒兵自燔的帝紂,歷時二百七十三個春秋,計八代十二王。周滅商后,此都荒無。直到一八九九年(清光緒二十五年)甲骨文才被金石學家王懿榮所發(fā)現,并揭示于世。近年來被認為是甲骨的最早發(fā)現人原有孟定生、王囊、劉鶚等。商周時期的甲骨文可謂我國迄今為止最古老的系統(tǒng)文字,因刻在龜甲或獸骨之上而得名。自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被金石學家王懿榮發(fā)現之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其進行研究、學習。為方便廣大的愛好者學習,本書精選商周甲骨文中的常用字,按照其風格進行排列,書后附筆畫及漢語拼音兩種檢字表。本書既是字帖又是字典,一冊在手,可欣賞、可臨摹、可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