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共分7篇導論討論了人文文化與科學文化的特征及其它們的交融問題,闡述了文科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必要性,對文科物理的素質教育作了基本定位。 從蛇頭到蛇尾從宏觀、宇觀、微觀三個方面介紹了物質世界在不同尺度上的運動規(guī)律及其各自的研究方法,對牛頓力學、量子學的基本原理、天體物理的基本觀測手段作了簡單的論述。 從薩維阿奇大船到爰因斯坦飛馬從對稱性原理出發(fā),討論了對稱性與物理學的關系;從物體的低速、高速運動角度闡述了經典力學時空觀、狹義相對論時空觀和廣義相對論時空觀,簡單介紹了狹義相對論動力學的主要結論。 從永動機到麥克斯韋妖介紹了與冷熱有關的基本知識。包括熱的本質、熱的傳播、高溫與低溫的產生和應用,以熱力學的兒條基本定律,即熱力學第零定律、熱力學第一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熱力學第三定律為組織線索。 從虛無到無所不有主要討論了另一類客觀實在——場及其運動規(guī)律。 以人類研究的最成熟的電磁場為例,介紹了場是怎么產生,場是怎樣被發(fā)現(xiàn),場是怎樣被證實的,場是怎樣被描述,場是怎樣運動的,場的應用有哪些等。最后對當前物理的前沿問題,即場的統(tǒng)一理論也作了簡要介紹。 從簡單到復雜主要討論了非線性物理學的發(fā)展,分別對孤立子、混沌、分形、自組織等復雜性內容作了簡要介紹,以及關于沌混、分形、自組織的一些哲學思考。 物理雜談含了物理人生、物理學家名言錄、格物致知悟物窮理、2005世界物理年、困擾世界的十大物理學難題、物理十大經典實驗等內容,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論述了關于物理學的方法論、認識論,物理學的社會教育和思想文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