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編 名家點評
紅旗下的情感教育
——說《人寰》
短評《扶?!?br /> 二十一世紀的“雷雨”
血腥與柔情的結合
——讀《誰家有女初長成》
嚴歌苓從精致走向大氣
人性透視下的東方倫理
——讀嚴歌苓的兩部長篇小說
嚴歌苓的人與文
第二編 作品研究
冷靜的憂傷
——從嚴歌苓的創(chuàng)作看海外新移民文學的特質
從“土生族”到“新移民”
——由嚴歌苓的作品看在美華人的文化認同
文化邊緣的言說與抉擇
——嚴歌苓小說論
心靈有負的證明
——嚴歌苓小說的美感結構
異域生活的女性言說
——嚴歌苓創(chuàng)作品格論
雌性的魅惑
——試析嚴歌苓小說中女性形象的獨特內涵
拖著長辮的中國男人
——試論嚴歌苓的《橙血》
懷想中國的方式
——試析嚴歌苓旅美后小說創(chuàng)作
海外華人作家書寫中國形象的敘事模式
一——以嚴歌苓和譚恩美為例
解構、重構、再解構
——《扶?!贩此既A人移民史的三部曲
一個故事兩種讀法
——關于《扶?!放c《烏鴉》的比較閱讀
民族寓言與復調敘述
——《扶桑》與《她名叫蝴蝶》比較談
邊緣人生和歷史癥結
——簡評嚴歌苓《海那迦)和《人寰》
另一種海洋
——略論美華女作家嚴歌苓的三篇小說
歷史記憶與文化身份
——論嚴歌苓的“穗子”書寫
文化錯位與人性迷失
——評嚴歌苓的長篇小說《花兒與少年》
第三編 作家自敘
十年一覺美國夢
——復旦大學講座的演講詞
主流與邊緣
錯位歸屬
從雌性出發(fā)
《少女小漁》臺灣版后記
《海那邊》臺灣版后記
寫稿佬手記
一個美國外交官和內地女子的婚姻
第四編 作家側記
此身·彼岸
——嚴歌苓復旦講座側記
父親眼中的嚴歌苓
嚴歌苓:從舞蹈演員到作家
女作家對女作家
第五編 作家訪談
嚴歌苓:最有影響力的華人作家
嚴歌苓:我對自己很法西斯
嚴歌苓:我到河南種麥子
嚴歌苓:低調而驕傲
嚴歌苓:性感也沒了是徹底失敗
嚴歌苓“解析”嚴歌苓
嚴歌苓創(chuàng)作年表
嚴歌苓獲獎項目
嚴歌苓VS莊園(代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