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的廣泛流傳對各地戲劇都產生了重要影響,如山西、河北、湖北、北京、安徽、湖南、四川、云南、貴州、廣西等地的梆子聲腔劇種,往往都稱“秦腔”或“梆子”,并用秦腔音樂。魯迅就曾在追述家鄉(xiāng)紹興戲時認為,“明末李自成闖蕩天下是帶著米脂的戲班子的,戲班子中有人流落到紹興,于是就有了紹興戲,故紹興戲要比毗鄰的嵊縣越劇剛硬得多,實是秦腔的旁支兄弟?!薄吨袊厍弧饭?0章,從秦腔歷史、秦腔文學、秦腔音樂、秦腔表演、秦腔舞美、秦腔班社、秦腔理論研究和秦腔的流播與影響等方面系統(tǒng)介紹和研究了秦腔的歷史和現(xiàn)狀,并有珍貴的圖片資料200余幅。全書共50萬字,并附有彩色及黑白插圖200余幅,精美大氣,書中除對秦腔作為中國戲劇的一支,與其他戲種的同與異做了充分闡述外,還以翔實的歷史資料,雄辯的論證語言,對秦腔的古老以及秦腔在京劇及其他一些地方劇種的形成與發(fā)展所起的作用給予了充分論證。并特別指出,秦腔對中國戲劇,尤其是對京劇的形成,發(fā)生過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