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醫(yī)法青篇》系清·嘉慶年間燕山(今北京市)陳璞、陳玠所編纂。書未刊行,現(xiàn)僅存稿本,珍藏于中國中醫(yī)研究院圖書館。陳璞、陳玠兄弟,均以醫(yī)問世。據陳璞門人徐紹熙稱..其師講學,重視醫(yī)法,“觀其用意,非同世俗?!标愯庇谧孕蛑刑峒熬幾氪藭膭訖C是,前賢編撰之臨床醫(yī)著,或有不夠全面之處,故“每覽各書,見其精妙之處,撮其要旨,匯集小卷,便于揀用?!逼涞荜惈d則謂..“前賢所著之書,不啻數十家?;蛴袃榷鵁o外,或專門外科而無內證或;論證而不言脈,或講脈而含忽其癥或;偏于補,或偏于瀉;或語句繁多,或理粵難明,使之后學者有望洋興嘆也。余兄弟同志選著斯書,名曰《醫(yī)法青篇,男、婦、大、小、內、外,各有分門;脈訣、湯頭、藥性依前賢諸法,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庶幾有濟,以為后學之一助耳。“書稿共分八卷。卷一為脈訣湯頭,卷,二至卷五以傷寒、時氣、內科雜病為主,兼及《內經》瘡瘍、牙齒、口舌、咽喉病證卷;六為婦兒病證;卷七外科;卷八藥性。脈訣選二十七脈予以闡論,湯頭共選百余方,均系臨床實用價值較大的名方,著重介紹其主治及用法要旨。其于病證論治,則以較多篇幅闡述內科病證,兼及臨床各科常見病,體現(xiàn)其科別較全。書稿充分反映這是一部臨證及其相關內容密切結合的纂著,也可以說這是本書的主要學術特色。在編撰和取材方面,其方治內容,除選輯四大家(張仲景、劉河間、李東垣、朱丹溪)及歷代諸名家臨證部分精萃內涵外,作者于葉天士醫(yī)案中之癥、因、脈、治,尤為重視,纂輯較為精要。至于各科所選方治,則不拘于經方、時方,并適當收選并非名著中的效方,以及陳氏兄弟個人臨證心得用方。又從治療學的角度,編纂者在一定程度上將中醫(yī)的辨證論治與辨病論治予以融匯。其于每一病證,介紹病因、病機、癥候,均較簡明、恰當,對前人立言中客觀存在的浮泛、不經之言,力求予以摒棄,體現(xiàn)了較為正確的學習繼承、取精用宏和由博返約的編寫思路。使讀者易于領悟,便于臨證實際應用。綜上所述,《醫(yī)法青篇》是一部較切實用的臨床參考書。但原稿本中亦存在引述前世之名醫(yī)、名著在年代上失于稽考,或稿本中顯示的一些誤字,但并不影響全書的學用價值。余瀛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