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郭預衡
引 張谷
第一章 家世童年
一 祁陽湖塘灣人文、自然環(huán)境
二 家世
三 童年
第二章 求學時期
一 中小學階段
二 千里迢迢負笈北師大
第三章 任《新晨報》副刊編輯主任期間
一 開展革命文學論戰(zhàn)
二 批駁為藝術而藝術的論點,客觀評價古典作家,宣傳新文學
三 探討政治革命和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
四 創(chuàng)辦《新東方》雜志,組織“東方問題研究會”
第四章 積極投身北平左翼文化運動
一 加入“北平教聯(lián)”
二 編輯《文史》《盍旦》等左翼刊物
三 參加“一二·九”和“一二·一六”運動
四 參加“北平文化界救國會”
五 成立“北平作家協(xié)會”
六 組織“北平新啟蒙學會”
第五章 早期的文學研究
一 《新興文學概論》述評
(一)確立唯物史觀在文學研究中的“指導思想”地位
(二)現實主義文學理論的基本構成
二 《新文學比較研究》述評——對“五四”以來新文學的考察
三 《文藝思潮之演進》述評
第六章 抗日烽火中踏上新的征程
一 參與發(fā)起和組織“文抗會”和“中蘇文化協(xié)會湖南分會”
二 創(chuàng)辦《中蘇》半月刊和《中蘇小叢書》
三 負責《觀察日報》工作
四 赴塘田戰(zhàn)時講學院
第七章 任教溆浦民國大學
一 赴溆浦民國大學任教
二 積極支持和參加抗日文化活動
第八章 用唯物史觀研究中國思想史的開拓者
一 《研究中國思想史的幾個前提》簡介
二 《宋元明思想史綱》述評
三 《清代思想史綱》述評
四 學界對兩部思想史綱的評價
第九章 赴粵北中山大學師范學院任教
第十章 湘桂黔逃難歲月
第十一章 “西南民主堡壘”中的戰(zhàn)士
第十二章 邕江怒濤 中流砥柱
第十三章 在教育園地里辛苦勞作
第十四章 用唯物史觀研究中國文學史的先驅(上)——《中國文學史綱》第一分冊(1947年版)述評
第十五章 湖南新文教事業(yè)的開拓者
第十六章 終身伴侶翟風鑾
第十七章 嚴父慈母 慈詳嚴格的庭訓
第十八章 在北京師范大學任教期間
第十九章 用唯物史觀研究中國文學史的先驅(下)——《中國文學史綱》(先秦——唐)(1958年版)述評
第二十章 殉身文化 高風永存
譚丕模年表
《澹心詩稿》
《澹心詩詞未是草》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