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領風騷數百年。 清代詩人趙翼的這兩句詩,從強調文學必須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觀點出發(fā),提出了各時代都有自己的文學及其領袖的見解,這是符合中國文學發(fā)展史的實際情況的。蘇軾就是北宋文壇上領袖一代的重要作家。他畢生致力于創(chuàng)作,在詩、詞、文各方面都有獨詣的成就,對宋代文學及后代文化都發(fā)生了巨大影響。依據歷史唯物主義原則和文學藝術識見,實事求是地研究蘇軾的寶貴遺產,對于弘揚中華文化精華,推進新時期文化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是很有意義的。 文藝是群眾的事業(yè),一個作家的作品,只要具有社會意義和藝術魅力,就會贏得社會的贊賞,得到廣泛的流傳。因而作品的社會效果,是檢驗作家文學成就的重要標尺。 蘇軾的作品在宋代社會的傳播是十分廣泛的,這種情況在當時還沒有其他作家能夠與之相比。蘇軾,北宋“三蘇”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的詩,豪邁清新,尤長于比喻,大都抒寫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現實黑暗之作;蘇軾的詞,開豪放詞派的先河,與辛棄疾并稱“蘇辛”,題材廣泛,記游、懷古、贈答、送別、說理無不入詞,對嚴格的音律束縛也有所突破;蘇軾的散文,強調“有為而作”,崇尚自然,擺脫束縛,議論文汪洋恣肆,記敘文結構謹嚴,明白條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