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人類的傳播活動同人類歷史一樣悠久,雖然人類對自己的傳播行為的研究從人類有傳播活動開始就未停止過,雖然人類對自己的傳播行為的認識仍然是膚淺的,但中國人對傳播的探索和認識也許是最早和最深刻的,正如傳播學大師宣偉伯教授描繪的:我們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中學習科學研究方法與理論的人,看見中國長春的文化,和她悠久的傳藝術傳統(tǒng),總免不了會肅然起敬。我們常想,中國人那種深邃的智慧與洞達,要是有一天能用來幫助西方人多了解自己的工藝知識,增深我們在實驗方面的體會,該是多么好的事。許多人已注意到現代中國人在傳學問上認識的深刻與精到,不但反映了悠長的歷史傳統(tǒng),且常能推陳出新。<br>著名傳播學者、傳播學中國化的強力推動者余也魯教授也深刻地指出:一個有如此豐富的文化背景的民族,一直沒有人在傳理論與實際的研究方面下功夫,實在教人詫異。也許像我剛剛說過的,傳行為太普遍,反而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近20年來,由于通信與交通工具的發(fā)達,人際與國際接觸頻度的大幅度倍升,再加上現代傳播工具的深入家庭,傳播活動所形成的問題,以及更多與更頻繁的傳需要,促成了現代對這種基本活動本身的注意,開始有了從不同角度與不同側重點來進行傳研究。<br>這套叢書是又一次探索,是從哲學、心理學、文化學、經濟學、社會學等方面對傳播學進行的綜合探索,以找尋到一個出發(fā)點,一個研究的方向與范疇。<br>